七年级月考一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发布 2023-03-04 04:47:28 阅读 8908

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质量检测数学学科试卷分析评价报告。

为了更好地监控义务教育新课程进入常态以来各学校的课程实施情况,我校组织了全七年级教学质量的检测,现将数学学科的命题情况及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七年级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 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社会和身边的热点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命题主要依据《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从数学内容、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命题基本原则 1、体现基础性。体现基础性表现在:

试题题目首先要突出“双基”的考查,严格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现基础性体要求命题,试题的难、中、易比例约为 1:2:7,满分一百分;2、体现全面性:

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体现全面性值观的全面考查,以激励学生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拓宽视野,重视课堂、书本以外的数学。 3、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实际出发设计数学题目,试题要体 。4、体现数学的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现应用性、生活性和时代性。

5、体现灵活性和趣味性试题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体现灵活性和趣味性:体现灵活性和趣味性和数学素养。

要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7、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8、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试题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作图等操作能体现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力。体现公正性:试题要适合学生实际与学科教学实际,尤其要注意对不同起点学生水。

9、 体现公正性平考查。试题的背景体现公平性,是每个学生所熟悉的问题。10、 体现导向性试题要体现新课程理论,指导教师执行和把握《数学课程标准》。

二、试题主要特点(一)试卷基本结构及概述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画图题、解答题、**题、应用题七道大题,试卷考查全面,知识点覆盖率较高。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作图能力,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数学表达能力等基本技能;注重考查了数学思想方法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试卷布局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体现了层次性和发展性。

试题力图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二) 试题特点和考查意图 1.试题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试题突出基础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部分,其中知识与技能为首位,只有通过知识与技能这个载体,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才能在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期末试题有 70 分的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

对于基本运算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没有运算繁琐的计算题。对于空间观念,也只是考查简单的几何图形中基本元素的关系或现实生活中的基本事物之间的关系。试题没有考查学生机械记忆和模仿的题目,而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 基本事实和法则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2.试题注重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的生产实践,体现数学的应用性试题注重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的生产实践,“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试题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和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试卷中的第 2 题、第 4 题、第 8 题、第 12 题、第 21 题、第 22 题、第23 题、第 24 题、第 25 题都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事物为背景考查数学的相关知识。 三、试卷分析 1.部分学生“三基”掌握程度不够部分学生“三基” 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灵活。对数学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理解、存储、提取、应用均存在明显的差距。

不理解概念的实质和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运算、归纳、推理发生错误。部分学生运算能力、作图和识图的能力较弱,运算能力弱则表现为算理不清,不能正确应用符号语言表明数学关系,运算技能低,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运算,更不善于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寻求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例如,第三大题是计算题,考查学生有理数运算、合并同类项、代数式求值、解方程等运算能力。

是“标准”对七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此题全地区的得分率只有 62 . 3%。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答卷情况看,有些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和统计观念理解和运用不灵活。例如,第 6 题、第 13 题就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第14题就是综合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数学思想,第 题是运用方程思想。2.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准部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处在低水平状态。

其主要表现为:第一,阅读理解能力差,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不能正确辨明第一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例如,第 题得分率较低,丢分严重。

第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第二, 数学表达能力较差。例如第23 题是考查合情说理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第三说理能力、 失分率达到了 30%。

第四,思维不全面,灵活性差,缺少创新精神。第四对数学学习没有自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放弃思考机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3.阅卷的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查阅试卷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期末阅卷工作做得认真细致, 每小题的得分或去分,在什么地方出现错误,每个大题得分,都标志的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在进行试题反思和校正时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是正确的,什么地方是错误的。

而有些学校试卷,在每个题目上即没有得分或扣分,也没有错误标记,只在前面得分栏中给一个分数,也给试卷分析带来很多不便。试题评分标准是按照解题步骤给分的,但有些学校的试卷,只要学生结果错误就给零分,这种评卷方式不利于激励学生数学学习,更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四、从分析结果看我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状况:

1、能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能重视基础知识、从统计中我们看到,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比较扎实,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较好。另外,一些学校学生整体水平比较均衡,这说明这些学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2.能重视对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内容的教学试卷中的第 4 题、第 9 题和第 22 题是考查统计与概率相关基础知识的试题,这三个题的得分率都高于 70%,说明教师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比较重视,实效性强,学生们初步具备了统计意识和观念。

3.能重视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是数学的重要推理,而七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第 22 题第三问,第 23 题都是考查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试题,从学生作答情况看,得率都超过 60%,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概括地说,两个现象,两个不好。 1.学生成绩呈现严重两极分化现象受学生智力、爱好、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成绩有小幅度的差异是正常的,但从以上各表和统计图中我们看到学生成绩差异过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这就属于不正常了。 有些指标差距相当明显。

原因有二个方面:其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其二,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异较大。受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农村学生基本没有课外学习的时间和条件,也很少有书本以外的学习资料。

第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异现象。从统计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成绩最高的平均分56.1 第二分, 最低的学校平均分只有 41.

6 分, 相差近15分 ; 及格率最高为 49.4%, 最低则为 17..1%, 相差 32.

3百分点;优秀率最高的为 13%,最低则为 0%,相差 13个百分点;学生最高分 98 分,最低分只有 6 分, 极差为 92分。 原因有二个方面:其一,学生生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其二,学生课堂纪律的差异性。

在一些学校调研时,我们了解到学区的部分优秀学生在小学升入初中时,就到其他学校就读,学生整体素质“天生不足”。

3、学生与学生之间分化现象突出。在同一所学校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很突出,试卷中有的试卷的极差为 90 分, 这已经不是在认知水平上正常的差异了。其原因是:

一些学生受网络游戏、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和**,沉迷于虚幻的网络和不健康的活动中,经常逃课,不完成作业,甚至放弃学习,导致人为的分化现象。 2.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在抽样的 490 份试卷中,成绩低于 30 分共有 71 人,占样本数的 14。5%,其中有 9 人低于 10 分。

翻阅这些学生的试卷,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对数学知识一窍不通,仅有的几分也是随意选择 a、b、c、d 蒙得的分数。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已没有任何兴趣,对考试成绩的好与坏无动于衷,已经达到的厌学的程度。 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部分学生小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升入初中后学习吃力,欠帐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重,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其二,学习成绩的进步是长时期努力的结果, 需要勇气和毅力, 一些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成绩不好或有些退步就失去信心,自动放弃。 3.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好长期的中小学教学互不通气,学生升入初中后,对初中教学管理方式、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较多极不适应,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分数与小学相比越来越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造成了学习上的逆反心理,形成了学习基础的欠缺。

4.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好翻开学生们的试卷,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解题步骤不完整,代数式求值不化简, 解题格式不正确, 解答题只写结果不写解答过程; 丢符号、 字母和丢题目; 数学符号表示不清楚;作图不用尺和圆规,不标明字母;审题不认真,只看前半部分不看后半部分。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磨练, 它与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 教师严格的要求和学习伙伴的影响都密不可分, 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抓起。

对今后命题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思考对今后命题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一)关于命题的几点思考命题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试题的质量关系着考试的成败。命过题的人都有一种感受,每一套试题都是不完美的作品,通过学生的作答和反复推敲,都会发现这样或哪样的不足。这次七年级数学试题同样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从学生得分率看出,考试之前**的一些容易题的得分率不高,说明部分学生对这些题的解答产生困难,**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差距。第 19 题,若多项式的项数少一些,此题的错误率可能就会降低一些。 2.试卷的布局再合理一些试卷的布局再合理一些从得分率角度看, 3 题放在选择题的最后一个会更好。

3.试题的开放度不够,开放题的评分标准再放宽一些试题的开放度不够, 试卷中第 7 题、第 10 题、第 21 题、第 22 题,第 23 题是开放题,分值总和只有 15 分。 试卷应再增加一些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放性试题。第 7 题和第 21 题答案评分标准可以再放宽一些。

对今后数学教学工作的建议:1.加强“三基”的教学,体现基础性加强“三基”的教学, 扎实的基础知识、 娴熟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形成数学能力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毋庸置疑, 学生对“三基”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考试成绩,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 因此很抓基础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各种运算要一个一个的过关,基本作图和数学书面语言的训练要抓实抓牢,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注重在平时教学中由实际问题和具有挑战性问题引入,创设新颖、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单纯的模仿与枯燥的记忆,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数学素质只有整体提升,才能迎接新的问题的挑战。

七年级月考一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调研结论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学院内开发 diy手工艺品 商店这一创业项目是完全可行的。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质量检测数学学科试卷分析评价报告。3 个性体现为了更好地监控义务教育新课程进入常态以来各学校的课程实施情况,我校组织了全七年级教学质量的检测,现将数学学科的命题情况及检测结果做出分析报告。200...

七年级地理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2 学的方面 1 地理知识点掌握不全。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不能接收,由于地理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分散而且也比较多,所以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又没有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那么他们就不能掌握所要学的知识点。2 学生读题不仔细,找不出重点的字词,或考虑问题片面单一,不能灵活 全面地解答相关问题,失分...

七年级数学月考质量分析

月考考试结束,学生的成绩揭晓了,面对学生的成绩,感触颇多。本次月考是学生升入初中的第一次正规考试,老师也摸了一下学生的真实情况。为了下一阶段能更好的实施教学,特对本次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如下 一 试卷分析。试卷包括填空题 选择题 解答题三个大题,共25题,120分。其中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