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饮酒》《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3-03 16:54:28 阅读 5153

《饮酒》《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亮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诗人的美好品格。亮点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自主**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饮酒》。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陶渊明的名言:

不为五斗米折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3、研习新课(1)、

第1页共4页。

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

尔:这样。这几句的意思是: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2)、研习第二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

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象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多情。

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明。

第2页共4页。

确: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

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

“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融,互为表里。《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4、学生齐读全诗。5、以讨论小结本课。

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明确:

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

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二、学习《己亥杂诗》。

1.朗读《己亥杂诗》。2.

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

第3页共4页。

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4.

小结: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旁批。

第4页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习题含答案

己亥杂诗 习题1 己亥杂诗 的作者 字 号代思想家 文学家。2 诗中的 离愁 具体指什么?3 作者在诗中提到 落红 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 有人说诗的前两句表达的 舍 与 不舍 情感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七年级语文下册《己亥杂诗习题》含答案

己亥杂诗习题。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 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2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第。一 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 诗的第。三 四句...

初中语文七年级《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 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2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3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