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轴
教学细节】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
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 -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
这样设计,对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合理的。 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老师所列举的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三位同学画在黑板上),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而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的目的正是:一、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二、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例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3.5, -1.5, 0, 6, -4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o点表示0; c点表示3.5;d点表示6.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下方。
这时,此题再拓展成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至此,已完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学生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2页练习
2、课本22页3题的(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实数打下基础。
)课堂效果】小学里学生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1、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数轴,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
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2、关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用相互联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析】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为了突出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这个教学重点,突破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这个教学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从中,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
七年级数学《2.2 整式的加减》案例反思。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在学习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习什么是整式的加减运算。 初步向学生渗透理论与实际问题应用相结合的数学思想, 以使学生借助实际问题应用来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有关问题。 整式的加减不仅是整式这一章的重点内容, 还是以后学好数量关系、研究整式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整式加减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今后充分有效利用打下基础。 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是, 他们的抽象想象能力不强,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形象来解决问题。 为使课堂高效、生动、针对性强,我特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并教给学生“多观察、 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问题, 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把理论与实际问题应用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知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 ②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③会按要求正确地列出多项式的和或差的算式,并求出其结果;
2、能力培养 ①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②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渗透教学知识**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难点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
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两道实际问题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 在学习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习什么是整式的加减, 我用了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去渗透知识。 问题一为:
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 3 个,买圆珠笔 2 支;小明买这种笔记本 4 个,买圆珠笔 3 支,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多少钱? 对于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活动:
学生自己先思考写在练习本上,不会的可以互相讨论、研究,得出答案的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说出多种解法.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过程。 )这个问题师生互动完成的很好,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方法一:
考虑两人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具体做法: 小红买笔记本和圆珠笔共花费( 3 x + 2 y )元,小明笔记本和圆珠笔共花费( 4 x + 3 y ) 元。
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 ( 3 x + 2 y )+4 x + 3 y ) 3x + 2 y + 4 x + 3 y = 7 x + 5 y (元) 方法二:考虑笔记本和圆珠笔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具体做法:
小红和小明买笔记本共花费( 3 x + 4 x )元,买圆珠笔共花费( 2 y + 3 y )元。 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 ( 3 x + 4 x )+2 y + 3 y ) 7 x + 5 y (元) 问题二为: 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
cm长大纸盒小纸盒 a 1.5a 宽 b 2b 高 c 2c
(1)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2)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后,由学生贡献智慧,叙述思路,然后由我板书解题过程:
解:小纸盒的表面积是 2(ab+bc+ac)cm
2 当我写到这儿时,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那个 2 与后边的小括号之间为什么没有乘号? 师:
好,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前边学习了一节课叫《代数式的书写》 ,其中我们学到了怎么处理乘号和除号,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 生:
噢,老师,我想起来了。 (坐了下去) 师:很好,这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并敢于提出问题,值得我们学习。
课程继续往下进行。当问题二进行完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这节课的课题: 2.
2 整式的加减,并板书。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此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握了整式的加减的概念和方法。 【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例、求。
1 1 3 1 2 x ? 2( x ? y 2 ) x + y 2 ) 的值,其中 x = 2, y = 对于七年级的学 2 3 2 3 3
生首先要强调看到这种复杂的题目要先不要怕,观察题目要求。再先将式子化简,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比较简单。还有就是规范做题,要严格要求,这样养成一规范做题的好习惯。 )解:
1 1 3 1 x ? 2( x ? y 2 ) x + y 2 ) 2 3 2 3 1 2 2 2 1 2 = x ? 2x + y ? x + y 2 3 3 3
= ?3x + y 2
当 x = 2, y =
2 时, 3 2 3
原式=(-3)×(2)+ 巩固练习】 1、 计算。
3 xy ? 4 xy ? 2 xy )
2、 先化简下式,再求值:
5(3a 2 b ? ab) ?ab 2 + 3a 2 b), 其中 1 1 a = b = 2 3
请同学板演,并同时巡视其他学生,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本节课在一种轻松的氛围结束了,感觉很有满足感。 【反思】 :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常规课,没有游戏和丰富的活动,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逐步引出课堂重点知识,体现了数学**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的特点,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当堂课知识,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不再是灌输式, 而是引导式。教师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有利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
在处理问题二时,学生的突然提问属于课堂上的意外。对于这个意外,我自己感觉。
处理得比较好,解决了学生提出的疑问,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维护了课堂公平、民主的氛围,并保护了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精神,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三:在处理问题一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素养,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 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 用新课程的理念, 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加法 教学案例。教学内容 有理数加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 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 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整式的加减。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对本章所学知识的综合与运用,从代数式入手到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都渗透其中,学好本节就是对本章最好的复习与巩固。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 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 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平方差公式 教学改进。摘要 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的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 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 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 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 总结 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