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发布 2023-02-27 15:48:28 阅读 9578

(这样设计,对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合理的。 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给出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负数次序不对、没有方向、没有原点、单位长度不统一)

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三位同学画在黑板上),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而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的目的正是:一、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二、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例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o点表示0; c点表示3.5;d点表示6.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下方。

这时,此题再拓展成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至此,已完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学生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2页练习

2、课本22页3题的(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实数打下基础。

)课堂效果】小学里学生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1、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数轴,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

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2、关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用相互联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析】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为了突出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这个教学重点,突破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这个教学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从中,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加法 教学案例。教学内容 有理数加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 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 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整式的加减。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对本章所学知识的综合与运用,从代数式入手到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都渗透其中,学好本节就是对本章最好的复习与巩固。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 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 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平方差公式 教学改进。摘要 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的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 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 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 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 总结 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