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语文七年级下册

发布 2023-02-26 16:03:28 阅读 2716

“莲花品性”与“君子美德”

—《爱莲说》教学设计。

杭州师范大学。

王崧舟。一、教学理念。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读《爱莲说》,如果只是着眼于莲花品性,而不能确认其君子美德的象征意义,则此文的学习就违背了作者初衷,也放逐了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宗旨。

要确立莲花的人格象征意义,一方面,需要从借物喻人的视角引导学生读懂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周敦颐的创作背景和生命历程,立象尽意,以事显理,是学生切实体悟知行合。

一、人花合一的生命境界。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目标:在美读课文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莲花的高洁品格,向往君子的人格境界。

2.条件目标:熟读并美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莲花的名句;理解文中的衬托手法,体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了解周敦颐的生平事迹,对其高洁人格生出崇敬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莲之缘:了解花的隐喻。

1.菊花与隐逸。呈现陶渊明写菊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品读菊所蕴含的隐逸文化。

2.牡丹与富贵。呈现唐人写牡丹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感受牡丹所代表的富贵文化。

二)莲之爱:感受表达意图。

1.整体梳理。

朗读《爱莲说》,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用单横线画出所有写菊花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所有写牡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所有写莲花的句子。

2.菊花与隐逸。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朗读上述语句。讨论:为什么说“陶后鲜有闻”?

3.牡丹与富贵。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朗读上述语句。讨论:“宜乎众矣”的究竟是什么?

4.莲花与君子。

予独爱莲。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朗读上述语句。了解周敦颐生平。讨论:“同予者何人”中,“同”的到底是什么?思考:作者的意图是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三)莲之神:品读君子人格。

1.感悟莲之形。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一大题。

莲的颜色。不蔓不枝。

莲的姿态。出淤泥而不染。

莲的花茎。濯清涟而不妖。

莲的叶柄。中通外直。

莲的香气。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莲的外形。香远益清。

莲的位置。亭亭净植。

讨论课堂练习第一大题。

2.理解莲之神。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二大题。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刚正不阿。

莲花,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洁身自好。

莲花,中通外直。

君子,泰而不骄。

莲花,不蔓不枝。

君子,通达正直。

莲花,香远益清。

君子,自尊自重。

莲花,亭亭净植。

君子,德布四方。

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高洁独立。

讨论课堂练习第二大题。思考:作者真正爱的是什么?师生合作朗读《爱莲说》。

四)莲之志:感悟高洁人生。

1.刚正不阿。了解周敦颐《罪不当死》的历史故事,感受周敦颐刚正不阿的君子美德。

2.清正廉洁。了解周敦颐《拒收端砚》的历史故事,感受周敦颐清正廉洁的君子美德。

3.心系天下。了解周敦颐《支持变法》的历史故事,感受周敦颐心系天下的君子美德。

五)莲之承:弘扬爱莲文化。

可以告慰这位圣贤的是,周之后,“莲”成了中华民族又一个高贵精神的象征,“莲之爱”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力量源泉。

板书设计:爱莲说。

烘云托月,莲花品性独敬爱。

借物喻人,君子美德永传承。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课标要求。1 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2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 抒情 议论的结合。3 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4 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 莲 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七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 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16.短文两篇 爱莲说 一 学习目标。1.累积一些文言词汇,增强古文阅读能力。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3.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二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