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26 05:05:28 阅读 9857

全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学习方法、把客观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解题技能技巧。

二。教学质量奋斗目标。

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同时,投入教学,使所教学班级总体水平达到同类前列,尽力培养尖子生、扶助后进生、缩短好差距离。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内容。

全册包括六章内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包括5.1相交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5.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

第六章实数(包括6.1平方根,6.2立方根,6.3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7.1平面直角坐标系,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包括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包括9.1不等式,9.2一元一次不等式,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包括10.1统计调查,10.2直方图,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总体数学底子特差、尖子生少、差生面大、,学生自学做练习的习惯很难养成。

五。主要教改措施。

强化训练、精讲多练、多教解题方法、少教死记硬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二、**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有相交直线,**就有对顶角,反过来,**有对顶角,**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三、范例学习。

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五、布置作业:课本p3练习。

六、课后反。

5.1.2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

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

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二、画图实践,**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合并成一条,并板书:

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

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

四、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p9.3,4,5,9.

五、课后反思。

5.1.2垂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1.教师展示课本图5.1-8,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2.教师以问题串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1)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

2)问题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的数学问题。

问题2使学生能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3.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

4.学生画图操作,得出结论。

1)画出直线l,l外一点p;

2)过p点出po⊥l,垂足为o;

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pa2、pa3……;

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长短。

5.师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条性质。

垂线段最短。

关于垂线段教师可让学生思考:

1)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联系。

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1.师生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

2、练习课本p6练习。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课本p8.6,p10.10,11,12,p10观察与猜想。

五、课后反思。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

三、例题。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2)如果∠1=∠4,那么∠1与∠2相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与∠4在直线de,bc的同方向,在截线ab的同方向。(2)如果∠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1=∠4,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

5.2.1平行线。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

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3.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2.教师演示教具。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普定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学。设。计。班级 七年级 3 7 班。科目 数学。教师 刘辉。2017年2月28日 第六章实数。6 1 平方根 1 教学目标。掌握平方根的定义,会求平方根。重点难点。重点 平方根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难点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 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 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为此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一 教材分析。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直方图》教学设计

10.2直方图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频数 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2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重点难点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是重点 确定组距和组数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 折线图 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