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虽然大部分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1滴水中含有1021个水分子),用肉眼和放大镜及光学显微镜都看不到,只有用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分子;(2)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的分子间隙大于固体和液体);(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5)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和引力。
3、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也能扩散。
4、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明显。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第2节质量的测量。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m表示。
2、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4、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5、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测力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6、天平的结构:
7、天平的使用: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刻度线,或指针在**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当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调。(根据天平的结构不同,有一侧设置平衡螺母的,也有两侧均有平衡螺母的,对两侧均有平衡螺母的调节任意一侧的平衡螺母均可,但是尽量保持左右两侧平衡螺母距中相等)
3)称量: 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粉末)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m/ v (公式变形: m=ρv , v=m /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立方米或立方厘米)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 kg/m3=1×10-3g/cm3
3)常见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 1×103 kg/m3 或1克/厘米3
铁的密度:7.9×103 kg/m3 铜的密度:8.9×103 kg/m3
铝的密度:2.7×103 kg/m3 水银的密度:13.6×103 kg/m3
冰的密度:0.9×103 kg/m3 酒精的密度:0.8×103 kg/m3
煤油的密度:0.8×103 kg/m3 空气的密度:1.29 kg/m3
4、 密度的测量(1)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2)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3)用ρ=m/v计算。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
1、热量: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
2、热量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其他常用的单位有千焦(kj),1kj=103j
3、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4、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用c表示。
5、比热的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6、水的比热:4.2×103j/(kg˙℃)表示的含义:
1千克水,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常见液体和固体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金属的比热较小。
7、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q = cmt。 c表示比热, m 表示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
8、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由物质本身决定。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不同,如水和冰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
9、根据q = cmt得,物质的比热小时,单位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如沙土; 物质的比热大时,单位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如水。水的比热容大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一是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大,有利于调节气候;二是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热(或放热)很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
10、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冬季则相反。
第五至七节物态变化。
1、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状态的变化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
固。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固液共存),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
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晶体:
明矾、石膏、水晶、金属、海波;非晶体:松香、蜂蜡、玻璃、橡胶、塑料(在松树下拿塑胶包裹的玻璃棒捅蜂蜡)
熔化的图象。
3、汽化和液化。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气压变低,沸点降低);(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入水中。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
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4、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
冬天衣服冻干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在室内一侧的窗上)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形成的冰晶沉积物。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
云——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主要)或凝华成小冰晶,两者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液态和固态的混合)
雨——小水滴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成大水滴,空气拖不住时,从云中落下。(液态)
雾——悬浮在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大面积的“白气”(小水滴)。(液态)
露——傍晚或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液化形成的水滴。(液态)
雪——水蒸气凝华形成雪花。(固态)
霜——贴近地面的水蒸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0度以下, 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固态)(注意:只有温度在0度以下才会形成霜)
雹——水蒸气凝华为直径5毫米至10厘米的落向地面的冰球或冰块。(固态)
注意: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是固体。但不是水蒸气转变而来。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熔化。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冰棍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白气)
七年级上第四章
七年级上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复习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图形中,不是多面体。a.2 4 5 b.1 2 4 c.2 5 6 d.1 3 6 2.如图所示,哪个图形不能折成一个正方体表面。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是 个。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
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1 几何图形基础检测。1.把下列几何图形与对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2.分别画出下列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3.从上向下看图 1 应是如图 2 中所示的 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盒子 6个面 的侧面展开图的一部分,请将它补充完整。5.如图 1...
七年级上第四章教学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执笔 王瑾赵猛审核使用者。文件名课件名时间。4.1.1几何图形。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1.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2.能从整体上把握几何图形的分类。3.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圆柱 圆锥 棱柱 棱锥 球。2 重点难点。重点 几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