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目标: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
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
一段棉线可近似地看作线段。
师生画出线段。
演示投影片1:①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
学生画射线 ②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
学生画直线
二、小组讨论: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射线、直线,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问题1:图中有几条线段?哪几条?
要说清楚哪几条,必须先给。
线段起名字!”从而引出线段的记法。
点的记法: 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
线段的记法: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
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自己想办法表示射线,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比较如何表示合理。
射线的记法: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直线的记法:①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如右图:我们可以说,点a、b在直线l上,点c不在直线l上。
或点c在外,也可以说成:直线l经过点a、点b,直线l经过点a、点b,直线l不经过点c
三、随堂练习:
读下列语句,并按照下列语句画的图形。
直线ef经过点c
点a在直线l外。
过点o的直线a不经过点p
按图填空。点a、b、c填“在”或“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点___在直线a上,点___在直线b外,直线___都经过点c。
介绍:直线a、b相交于点a
请过一点a画一条直线,可以画几条?过两点a、b呢?
学生通过画图,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如果你想将一硬纸条固定在硬纸板上,至少需要几根图钉?
为什么?(学生通过操作,回答)
你还能举出一个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吗?
四、小结:学生回忆今天这节课学过的内容。
线段构成的美丽的图案,展示小制作。
五、作业:①阅读“读一读” p121
②习题44.2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1.会从“数”和“形”的两个方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能说出线段比较大小的结果;知道线段的和与差的意义。
2.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线段的和或差。 [引导性材料]
1.列表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延伸情况能否延长能否比较大小
直线直线ab(直线上任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0向两方延伸否否射线射线oa 射线l1向一方延伸可反向延长否线段线段pq2不能延伸可向两方延长能
教师课前画好此表或制成投影片,上课时与学生讨论,让学生逐一填入,以巩固前课所学的知识。同时,学生根据小学学过的知识——度量线段的长度和生活经验知道只有线段可以比较其大小,直线和射线都不能比较大小,这是由线段的特性决定的,这样就自然的引出课题——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
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2)怎样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
3)怎样比较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大小?
图1.3-1
用学生熟悉的实例来说明比较高矮、长短、大小的方法。学生会感到有趣,易懂。教师课前准备六根木棒,设计成如图1.
3—1,让学生移动木棒cd,并比较它与ab木棒的长短,可以得出三个结论,教师则强调比较时的注意点: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这就为两线段大小比较作铺垫,用折纸法比较长方形长与宽的大小是“引言”课中的问题,这里要突出折纸时端点a是长ad和宽ab的公共点,把ab与ad重合在一起,观察b点落下的位置b′,如图1.
3-2。如果有的学生用刻度尺度量的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说明这是比较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在几何里更多的用前面所说的方法进行比较。)
图1.1-2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能说出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吗?
教师把图1.3-1中的木棒抽去,画六条线段代替木棒,让学生重新描述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并说出结果,如图1.3-3,教师还可以说明以上方法是通过图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
再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度量线段的长度,用“数”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应向学生说明两点:一是用刻度尺量线段,就是在刻度尺上找到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从而刻度尺上读出线段的长度就是已知线段的长度,二是长度是一个正的数值,且带有单位,教师可结合“读一读”介绍几种常用的单位及代号,有了这个数值,就可以直接按长度来比较线段的大小了。
因为线段的长度的大小和线段大小是一致的。然后可以让学生分别量出图1.3—l中6条线段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
)图1.31-3
3.怎样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如图1.3-4(1),已恬线段a,请你画一条线段ab,使ab=a有几种办法?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画图的方法,让两位不同画法的学生上黑板画出图形,如图1.3-4(2)(3).图(2)为用度量法画线段ab,图(3)为用圆规截取法画an,教师向学生说明几何里若没有特殊要求,两种画法都可以,但如果要求用直尺和圆规画图,就只能用圆规来截取了。
)4.你能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那么你能否会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和?两条已知线段的差?动手试一试。
把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推广一下,就可以解决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和或差的问题,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当学生画出了课本第19页图1一14所表示的图后,应提醒学生注意:(1)线段和或差的记法;(2)图中表示线段的字母和表示线段a、b的辅助线的位置,通常字母和辅助线要分开写;(3)变化圆规在直线上截取的方向,让学生说出哪一条线段是两线段的和或差,对学生进行的识图训练。
如图1.3—5中,cb=a+b,bd=a-b。)
图1.3-5
并且要求学生画图要画得正确、美观、整洁,培养他们良好的画图习惯。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教学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
认识角的表示及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学会角的表示。
教学难点:在度、分、秒之间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 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 我们初步认识了“角”.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
二、 讲授新课:
1.想一想: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这个角的两条边。
2.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字母及符号“∠”来表示。中间的字母表示顶点,其它两个字母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
2)用一个数字或字母表示一个角。
3.试一试:
用适当方法分别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bac
bac或 ∠a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角的顶点来表示这个角。
4.做一做。
中国地图简图。
请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
1°的为1分, 记作“1′”,即1°=60′.
1′的为1秒, 记作“1″”,即1′=60″
5.讲解例题。
例1计算:1.4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18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解: ⑴60′×1.45 =87′60″×87=5220″,即 1.45°=87′=5220″.
即 1800″=30′=0.5°.
0.2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解:60′× 0.25 = 15′
即0.25°= 15′= 900″.
27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解:( 2700=45′
即2700″=45′=0.75°.
60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6.开动脑筋。
确定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
7归纳小结。
1).角的组成及角的表示方法。
2.)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
3.)度、分、秒单位间的换算。
8作业。见《数学作业本》
4.4 角的比较。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角与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极其大小关系的认识。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4.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角的两种比较方法、角的和、差、倍、分的作法和计算、角的平分线定义。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定义的各种数学表达式。
教学过程:一、类比联想,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类比联想,提出问题。
前面学习了线段的概念之后,紧接着就学习了比较线段的大小以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类似的,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问题。(板书课题)
2.类比联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生共同回忆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和、差、倍、分的画法。
2)分组讨论,发现方法。
提出问题:如图1-26(a),试比较∠aob和∠cod的大小并画出∠aob+∠cod。
教师让学生讨论,动手画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
a)角大小比较的方法:重叠法和度量法。
b)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
3.角的大小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
1)重叠比较法:由线段的重叠比较法知,将要比较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再看另一端的位置。
角的比较也类似,提问谁能用两个三角板演示一下,然后总结,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要让角的顶点和角的一条边都重合,看另一条边落在角内还是角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如图1-26(b.)
七年级数学上册七章复习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 七章复习教案。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第七章,可能性复习课教案总课时 1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 开学第十五周上课时间 第十六周。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1.与身边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从统...
七年级数学上册七章复习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 七章复习教案。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 七章复习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 七章复习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1.与身边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按要求取近似...
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47道
应用题精选。1 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2 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平方厘米,求上底?3 用买10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5个小水杯,大水杯比小水杯的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4 某校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