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中学:凌小花。
教语文教了这么多年,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我却是第一次使用,至今已经半年多了。下面我就结合我们中学的实际和语文教学的情况,谈谈自己对新教材的一些看法:总体来说,这套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多样,能充分考虑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尤其增加了外国文学的分量,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是一套充满个性的新教材。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教材注重了情感的体验和人文关怀。
新教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并在选文、练习等编排上,努力突出人文性和生活性。新教材充分考虑了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的不同以至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阅读提示和“研讨与练习”的设计中,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认识,避免标准的统一的答案。而且提问也不再是指导式,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它关注的是“你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在这样的提问中,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感”和“亲历感”,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如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感情的分析讨论,就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的特点。
新教材还以人文性为主题来进行编排,像七年级上就大体按“人生(2个单元)、自然、科学、家庭、想像”来编排单元,七年级下册按“成长、祖国、名人、文化艺术、探险、动物”来编排单元,精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美文,这样的尝试其实就是强化人文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
二、新教材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而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仅打破了学科“界限”,而且还把“触须”伸进了其他学科之中。不仅在选文和“研讨与练习”上作跨学科的引入或联络,还集中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进行融合。
例:下册中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同学们可以在地理书上查找资料;在美术课上绘制公益广告;在**课上学唱《保卫黄河》歌曲等等。通过这些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教科书“写在前面”所说的“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在新的语文课本中,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语文的‘丝缕”’这些话的真正内涵,从而更加自觉地开展语文学习。
同时在这样的学科整合中,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运用,使学生更易于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既扩充了语文学科的外延,又提高了语文听、说、读、写以及实践的能力。
三、新教材注重了自身外显结构的艺术性和内在结构的实用性:
新教材在课本的封面、扉页及插图的设计上考虑了视觉效果,有较强的艺术特色,比如:七年级上册封面用古朴的小楷及徐悲鸿的奔马为背景,单元提示中又衬以古人的书画,课文中又插入大量的线描画等,这些安排使整册教材都流动着艺术美,**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不仅如此,像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中的插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新教材还注重实用性,比如说,单元提示,课前小语,课后附文,古诗背诵,名著导读,书法知识,汉语知识等,都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是切合学生实际的。
四、新教材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和综合学习。
新教材在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还强调了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更体现了这一点,如“探索月球的奥秘”中的许多活动,都明确了合作**的内容、方式;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与阅读单元主题相联系,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依托,写作和口语交际贯穿始终,密切联系当前现实,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培养语文能力。
例:“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安排的活动有,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并与同学交流,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常用俗语、谚语、成浯并写出意义和相关故事,举办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调查黄河的缺水断流、水污染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破坏等事实,召开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会,设计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等等,最后要求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写出自己对黄河的希望与祝福。这样,就把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内容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采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逐渐增加了学生**性学习的深度。
另外在课后的各项练习也多有合作交流的要求,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木兰诗》中的“研讨与练习”都有这样的要求等,可见新教材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五、新教材注重了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新教材课后的名著导读充分体现了它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七年级课后的名著导读有:《繁星、春水》(中国冰心)、《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童年》(**高尔基)、.昆虫记》(法国法布尔),每册两部,共四部。
这些导读的名著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另外,新教材还把语文学习放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就是让学生结合文内的例子,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写话。凭借课文的“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与大自然交流的心灵之语、儿时的生活趣事又活跃在学生心头。这样,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生活在语文学习中,课堂也就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人生的美好时光。
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收到情感陶冶之效。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增加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思考和想像等。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全面推进了新课程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我发现学生越来越活泼、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个性了。当然,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也难免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
一、新教材注重了活动性和合作**,但由于学生的小学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语文能力也高低不一,这样就给我们语文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麻烦,比如说在小组合作**时,这些学生基本处于下风,只有听的份,没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事实上也难以表现,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就拉得更大了,有的还可能对语文产生厌倦感,失去学好语文的信心。而且有些活动、表演还只停留于形式上,还未深入到对课文真正的**、体验这一层面。
二、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语感,并以此为线索编排体裁,但对于基本功还不够厚实的农村学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僵局,比如说对《金色花》《理想》等诗歌的理解,学生还只是留于表面,未能深刻把握诗人的情感,以至出现课堂进程太慢的情况。而且我也对于这样在初一年级现代诗心存疑虑,因为诗歌本身就难懂,语言又带有跳跃性、模糊性,学生兴趣也不大,有些教师本身也难以理解。
三、新教材注重了课外阅读,厚积薄发,我班虽然成立了图书角,但大多数学生阅读量太少了,知识面太窄了,这一切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时在课堂的**、辩论中我常常发现学生词不达意,难以表达,有只可意会,不会言传之感。
四、新教材注重了与学科的整合,但由于农村学生受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滞后等条件的限制,有些活动常常难以开展。比如说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许多资料需要上网查找,合作**,但由于没电脑、少时间等原因,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学生的时间也是一个问题。
五、新教材虽然简化了汉语知识的编排,以课文随文或以补白、附录的形式编排,但事实上这样的编排也使学生对汉语知识缺少一个系统、完整的了解,虽然新课程强调要淡化汉语知识,但并不是说不要汉语知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打基础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汉语知识还是必要的,况且这样的编排,教师学生也容易忽视,事实上对语文教学也是不利的。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语文教材的一些粗浅看法,恳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老师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一共包括六个部分,即 新课程基本要求 本册书如何体现课程标准 体例安排 内在逻辑关系 教材内。容 教材的处理。一 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1 思想品德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开拓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能...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诫子书 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 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 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 181 234 三...
七年级语文教材教法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教法分析。一 教材特点 旧版教材是根据2001版课程标准编写的,新版教材则是根据2011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编写,可谓是与时俱进。此次七年级语文教材调整后,单元和篇目数量没有发生改变,仍旧是六个单元三十篇课文,但是在前后顺序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对个别篇目进行了新增和替换。调整后是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