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轮教学设计。
教学教程:教学要点:
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导入新课。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二、新课。
1、感知作者: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2、合作**。
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长。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
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
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
互动4: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
补充与修改。
教者。明确:到了后夜,天边尚余几颗星。
互动5:“两三点雨山前”,雨不大嘛,词人着急吗?明确:从下句看,他是着急的,因为这是骤雨将至的信号。
互动6:词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
明确:从下文“旧时”二字可知他是熟悉的。互动7:最后两句注释里的话跟词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
明确:词人用的是倒语,表现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
补充解释:词中常常出现倒语,有的出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韵的需要,更多的是两种需要兼而有之,这两句就是这样。
学生创造性的表述下片内容(可参照上片的表达方式)。三、总结。
凡双调的词,内容重点大多在下片。这首词也是如此:它上片写月明之景表达词人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
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
此外,读词也要注意词中的关键性字眼,过去叫做“炼字”。这首词中“忽见”二字就炼的好,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
四、作业:预习《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钱塘湖春行》《西江月》教学设计
片段。师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在,请同学们读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并思考一个问题 这首诗写什么时候的景色?学生大声朗读诗。生春天,而且是初春。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生 水面初平 初春的雨水还不大。生 几处早莺 并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诗词五首西江月教案语文版
西江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词。过程与方法。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词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上阕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进行景物描写,体会词的意境美。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词的意思。难点根据...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诗词五首西江月教案语文版
西江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词。过程与方法。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词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上阕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进行景物描写,体会词的意境美。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词的意思。难点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