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发布 2023-02-22 11:19:28 阅读 6797

七年级生物。

血液循环的途径说课稿。

乘前中学刘利娇。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章第三节一一《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第二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二、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目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包括(1)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识别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2)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血液循环模型,**课件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观察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血液循环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区分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多**课件、模型、血液循环**。

五)教学重点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复杂,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他们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共同完成血液循环途径,血液在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掌握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难点分析:血液循环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二是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血液循环的意义:也即血液在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三、下面我来说说教法。

1、**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动画演示,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四、说说学习方法。

1、指导观察血液循环动感模型,**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运用。五、教学程序。

1、导入,课件展示,学生观察课件内容,老师用‘心脏很小,为什么能泵出很多血?’(1分钟)

通过观察心脏跳动,感受生命的神奇。2、检查复习。

1)心脏四个腔的名称;(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名称;.(3)血液流动的方向。(2分钟)通过复习,把原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3尝试练习:

血液循环的动画演示:左心室的肌肉发达,像泵一样能将血液压至全身,上至脑部,下至脚趾。血液的流动像一条条运输线一样,将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送至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产生的废物以及二氧化碳及时运走。

你知道这一条条运输线是怎样运行的?请观察血液循环路线模型后,结合课本63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分组讨论:(1.

)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2.

)在上面的两条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有什么意义?(6分钟)通过讨论学生认识了血液循环过程中经过的各结构名称。

(强调肺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认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分开认识两循环旨在化复杂为简单,利于学生整理所学的知识)

4、出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5分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地展示出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5.试探练习:(4分钟)

1)血液在流动的过程中,氧的含量会发生变化,血液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你知道在**发生了改变?

2)动脉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吗?

6.课堂知识反馈。

为了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点,我精心准备了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大约6分钟)

1)、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a肺静脉b上腔静脉c主动脉d肺动脉(2)、小刚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

答:消炎药——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

先体循环再肺循环再体循环)

3)假如你是一个氧分子,请讲一讲你在人体的旅行过程吧!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7.课堂小结。请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0分钟)(1).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

2).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3).血液循环的意义:血液在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

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归纳整理,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图画的等形式,展示小组作品,总结归纳两组概念(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和静脉),并用不同颜色的表示动、静脉血。这个过程较长,要控制好时间大概10分钟左右。(包括展示过程,总结)

8、课堂拓展延伸: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2分钟)

9、技能训练:**心率与运动状态的关系(5分钟)

设计**,记录数据。

动脉的搏动,就叫脉搏。健康人的脉搏与心率一致。10、课外活动(大约2分钟):

1、小组**活动:血压受什么因素影响?

2、关爱家人活动: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为下节课作准备)。

设置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性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尤其是网络资源来获取新知识,并使课本知识得以充分的延伸。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如下表,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

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

一、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组织细胞处)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泡处)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二、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它们在心脏处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共同完成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三、血液循环的意义:

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六、教学思想。

下面我简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理论依据。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实物、特别是现代多**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在导入新课和体循环、肺循环的路径时,就用到这一方法。

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如:体循环和肺循环路径及意义的小结,心率的测定等。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生物的特征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等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首先,说教材。生物的特征 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把 生物的特征 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尊敬的同事们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生物的特征 本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论述。一 说教材。1.本节课选自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把 生物的特征 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 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 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要 有关生物和生物的特征的多 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例如可以 植物进行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