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 三单元

发布 2023-02-22 04:17:28 阅读 4283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阶段性测试试卷。

第三单元。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方格内。(2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洁。回望戏台的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miǎo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zhào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yōu扬社戏》

2、默写。(6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

2)四面湖山归眼底。

3)青山有幸埋忠骨。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教你树立信心;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你感受美好的亲情。

4、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5分)

换用号调位号删除号。

李刚同学是一个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优秀学生。身为班级的卫生委员,他每天扫完地,都要检查卫生,关好门窗才离开。平时看见地上有纸削,他总是悄悄捡起来。

有时,他还主动帮助宣传委员出黑板报,协助组长收作业。他学习非常认真,空遐时间总在图书馆看书。每当有同学生病时,他总是无时无刻不嘘寒问暖,有时甚至陪同学去医院看病。

所有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赞他的。

要求:(1)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在原文上修改。

2)语段中有一句与该语段表达的中心意思不一致,须删去。

3)语段中至少还有2处语病,请选出来加以修改(不超过3处)。

5、请你根据所学对联的知识,删改下面句子,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3分)

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上联: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6.近几年来,许多青年人不关注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与此同时,一些人大代表、大学教授则积极建议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增加为中国法定节日。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

7.阅读下列几段文字,说说你对“感恩之心”的理解。(4分)

1)湖南长沙7岁的黄舸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医生说,大约到18岁,黄舸的心脏会进入衰竭期,20岁将是生命的终点。2023年12月16日,**电视台播出了黄舸的故事。节目一播出,黄家的**持续响了4个多小时,仅半个多月时间,他们相继收到了500多位好心人送来的和直接汇到家里的捐款近8万元。

2)2023年,生命开始了倒计时,黄舸不愿与曾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擦肩而过。2023年5月17日,这一天是全国助残日,父亲黄小勇蹬着一辆加篷人力三轮车,拉着儿子沿107国道北上,奔向北京城,开始了第一次实现愿望和感恩之旅,路上,又有热心人帮黄小勇把人力三轮车改装成电动车。

3)三年下来,黄氏父子共找到30多位帮助过他们的人,每次,他们都送上鲜花,黄舸还自己录了一首歌叫《永远》,感谢父亲和社会上帮助过他的人,我们听到的是黄舸沙沙的声音以及他最后的心愿:“我希望能活到2008。”

4)2023年3月,黄舸在电视上看到长春2000多人为小女孩朱欣月编织爱心“谎言”的故事,就有到长春看望同自己一样身患绝症的小欣月的念头。听说小欣月是升旗手,黄舸就亲手做了一面少先队队旗,在各地进行签名,以此来鼓励小欣月更坚强地与病魔抗争,早日**。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稿,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8、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内容。(答题不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3分)

9、根据上文有关描写,说出“白篷航船”航行的起迄点,推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并说出推算的理由。(4分)

10、根据描写景物的不同角度,试从上文中按下面要求摘录出有关语句:(3分)

从视觉方面写

从听觉方面写

从嗅觉方面写

11、上文中,“我”的心情不断发生着变化,请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使之能准确反映出这个变化的过程:(3分)

12、联系上下文说说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并依据自身经历说说你类似的体验。

4分)话说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

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

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

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

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

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单元练习 第三单元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练习。一 给括号前面的点字注音。瞻 仰矗 立堆砌 上溯 旗帜 逾 越叱咤 风云田圃 参 错嵯 峨凹穴 嫉 妒马厩 牌坊 山崖 摒 弃 二 根据拼音写出加点字。j ng 旗xi o 毁n 峭天qi n 山l 山脚之意 草m ng 灵ji lu y 不绝加mi n ng 断壁tu...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十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 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语句,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重点 3 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重难点 4 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激发爱国热情。一 导入新课 多灾多难...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 三

一 22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4分 祈 祷 惩 罚 倾 听 干涸 卷zh 根深d 固 ju 择 j 取。2 下面一段话,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以改正。4分 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淮安,体现了淮安儿女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我们共筑 中国梦 的旗帜和方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贯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