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1-11 09:56:28 阅读 6329

十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语句,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重点)

3、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来说明事物的方法。(重难点)

4、体会本文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之情,激发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掀起一座又一座大山,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充满流血与牺牲。回顾那段历史,能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能让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今天让我们走进巍峨、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了解它对我国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情感寄托。

二、自主预习:

1、正音正字。 瞻仰、矗立、五卅、奠基、上溯、镏金、挑衅、

逾越、天堑、重幔、庑殿、旌旗。

2、解释词语。 矗立、永垂不朽、慷慨激昂、丰功伟绩、风起云涌。

3、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交流**:

1、整体感知:

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展示:正标题点明本文歌颂的对象;副标题说明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或介绍的建筑物。)

凡是说明对象都有一定特征。本文所要介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什么特征呢?

展示: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纪念碑要纪念的是哪些英雄呢?(学生齐读,理出碑文中标出的三个年代,由近溯远)

既然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是英雄纪念碑,那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介绍?

展示:除去开头和结尾。)

齐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展示:万分崇敬——再一次默默致敬)

2、深入**:

文章第二部分是主体,请在文中标示出作者步入天安门广场后的行走路线。

提升: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踏上台阶——到了平台)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介绍。

当作者站在纪念碑前时,他又是如何将纪念碑介绍给大家的呢?

展示:四周——碑心石——正面题字——背面碑文。

得出说明顺序:由四周到中间;由台阶到碑身;由正面到背面。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

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

得出结论:按由下到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纪念碑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碑座四周的10 幅浮雕,请找出相应的段落。(6~10段)

4、当堂检测。

1、背诵碑文内容。

2、填写练习册p24 1~4题。

五、教学反思。

教学要点:**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光辉业绩以及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学习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检查碑文背诵。

2、交流**(7~10段):走近浮雕。

1、说说十幅浮雕的内容。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东(1839~1951)——南(1911~1925)——西(1927~抗日战争)——北(解放战争)

得出结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

3、重点讲析。

一、二幅浮雕(不同的写法和作用),引导学生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

3、品味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

1、列数字;

2、第一自然段“落成”“瞻仰”;

3、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4、当堂检测类文赏析。

资源与学案p38 《读碑》

五、教学反思。

十二巍巍中山陵。

教学目标:1、领会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材料选取材料,突出重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重难点)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4、了解中国革命先驱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5、揣摩说明文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是什么陵吗?对,它就是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山陵,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去瞻仰一下中山陵。

2、自主预习:

1、正音正字。

山麓、草莽、巉岩、灵柩、竣工、坡陀、深邃、琉璃、门楣、龟趺、参差、断垣、穹窿、叱咤、突兀、牌坊、横匾。

2、解释重点词语。

灵柩、巉岩、龟趺、叱咤风云、牌坊、突兀。

3、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三、交流**:

学法指导:学习说明文的“十五字”方法: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

释题:本文介绍中山陵,其总特征是“巍巍”,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两字为文章的“文眼”。

文中哪些地方显示了中山陵“巍巍”这一特征?

从地形、环境方面分析)第二自然段

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想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第四段)

明确: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精神;追求形神兼备。

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 (第五段)

写中山陵的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 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4、当堂检测:练习册p25 1~4题。

1、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2、精读赏析。

1、根据说明内容,填写下列示意图。(课后第二题)

2、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先总后分、自下而上)

3、你认为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

陵门:博爱、天下为公;

祭堂:三民主义、《国民**建国大纲》、孙中山先生遗像;

墓室:中山先生卧像。

4、文章第9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又哪些?(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5、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为什么第9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了生动的描写语言?

明确: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但为了生动地表现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不排斥适当使用描写的手法。本文写登平台所见景象即为典型一例。

用语生动,蕴含深情,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3、品味语言。

1、语言准确、简明(列数字,运用限制词、修饰语)

2、语言在平实中不乏生动形象。

4、小结及检测。

练习册p25~26 阅读题。

5、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根据课文,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中山陵。(位置、外形、设计者等)

十三凡尔赛宫(一课时)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感受凡尔赛宫杰出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了解其令人瞩目的独特地位。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多种说明方法结合使用的写法。(重难点)

3、揣摩文章准确而又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1、导入新课。

法国的名胜古迹很多,除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驰名世界的法国王宫凡尔赛宫。

2、自主预习。

1、正字正音。

摒弃、工艺精湛、镶嵌、挥洒淋漓、静谧、芳草如茵、佳木葱茏、恬静、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心旷神怡、络绎不绝、波光粼粼、参天大树、轶事、瞩目、加冕。

2、积累成语。

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心旷神怡、络绎不绝、金碧辉煌、异曲同工。

3、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3、交流**。

1、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2、凡尔赛宫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为什么?

3、文章在叙述凡尔赛宫的修建时,插入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4、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

5、本文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课文结构如何?按什么顺序具体说明的?

4、展示提升。

1、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镜廊名胜,驰名世界;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着动人的历史轶事;四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历史、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2、镜廊;建造者赫赫有名,镜廊本身构成有特色,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横溢,具有最高艺术价值。

3、(1)为了说明凡建筑风格与富盖府第的风格有异曲同工治妙,突出其富丽堂皇的特征;(2)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及嫉妒心理;(3)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4)结构上起着过渡作用,承上启下。

4、无论是对凡的建筑本身,还是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大花园,课文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5、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结构:总——分——总。以空间顺序为序,由总到分,由外到内。

5、当堂检测。

练习册p28 第五题。

十四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重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3、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说明的方法。

4、了解本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难点)

5、体会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第一课时黄鹤楼。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特点。(重难点)

2、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重点)

3、 了解古代的建筑艺术。

1、导入新课

以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导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黄鹤楼因文成名赢得“天下绝景”的美誉,并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而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就是现存最早的一千多年前的一篇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2、自主预习。

1、生字读音隅、祎、憩、茏苁 、闼。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识记“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

3、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补充难以理解的词语指导纠正翻译。

2、识记重点词语含义:隅、尝、驾、憩、遂、名、茏 、倚、重檐、翼、霞敞、窥、形胜、最(词类活用)

3、掌握重点句子翻译: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茏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特殊句式省略句:遂以(之)名楼判断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四、深入学习,自主**。

1)交代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文章中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增添名称由来的说服力,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师中心稿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 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3 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4 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5 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车尔尼雪夫斯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建筑艺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即通过建筑的空间与实体 包括周围的自然环境 的对立统一,使建筑既具功...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 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