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 三

发布 2023-03-01 21:15:28 阅读 1133

一、(2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4分)

祈( )祷 ②惩( )罚 ③倾( )听 ④干涸( )

卷zhì( 根深dì( 固 ⑦jué( 择 ⑧jí( 取。

2.下面一段话,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以改正。(4分)

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淮安,体现了淮安儿女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旗帜和方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强化发展意识,深化改革开放,开创淮安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崭新篇章。

修改。修改②:

3、 综合实践活动(6分)

1)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文学社开展“我爱校园”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四季美景养灵性,下联:

2)张军同学到学校图书室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还有旁批呢!”

管理员的言下之意是(2分):

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么说(2分):

4.诗文名句填空[(1)—(6)题为必答题,(7)—(10)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1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3)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4)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6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选答题。7)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8则不复也。(《论语》)

9)青山有幸埋忠骨岳墓对联)

10)沾衣欲杏花雨志南《绝句》

二、阅读理解(6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6分)

长安春望。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5、“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3分)

6、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6分)

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1)普少习吏事2)又久之,方命坐( )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家人发箧视之( )

8、翻译(6分)

觉饥甚而不敢去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9、王安石和赵普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0、读了以上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8分)

大地的耳朵。

小时侯,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

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

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11.文章开头几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4分)

13.冬菇如此味美,作者为什么又在第⑾段中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4分)

14.这篇散文温馨感人,请你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题。(6分)

1)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处(句)?请找出来并作点分析。(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13分)

悠长的铃声。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

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

”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注:本·约翰逊,汉城奥运会百米冠军,因服用兴奋剂取消成绩。

15.文中画线句“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中两次写老人的外貌,都用了“铁钉”这个比喻,有什么妙处?(4分)

17.文章以“悠长的铃声”为题,有何作用?(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5分)

父亲的鞋子。

那年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

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你们家里,我连一片砖都没有为你们添过,没操过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

我不住地说,您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你就别想多了。

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记性差,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包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

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地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何必下楼。

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我也跟着下了楼,帮父亲仔仔细细地梳了头发。

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 五

一 基础知识与运用 共22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zh 蓄 咬文ji o字根深d 固 颤栗 课文默写。9分 乡书何处达王湾 次北固山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 秋词 远远的街灯明了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 西江月 盈盈一水...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 四

一 20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千恣百态的学期生活已近尾声,回眸过往,乐趣良多。淘书乐,我们抖擞精神,亮开清脆的喉咙,使出浑身解数,可谓气势磅博 零失误,我们徜徉题海,竟显锐智,静谧的赛场硝烟弥漫 朗诵会,我们酝酿情感,滋圃堂 里的闲情逸致,操场上的轻飞慢舞,综合楼 中的谈笑...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测试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 下 第三单元测试 原创 供稿人 lyphm001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 120分。第一部分。一 选择题 12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镏金 li 上溯 sh 灵柩 ji 竣工 j n b 重幔 m n 挑衅 x n 深邃 su 参错 c n c 逾越 y 天堑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