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学期清池中学期末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栖息(xī) 嫌恶(wù) 头晕目眩(xuàn)
b.厄运(è)滑稽(jī) 忍俊不禁(jìn)
c.湛蓝(zhàn) 静谧(bì) 更胜一筹(chóu)
d.伫立(zhù) 请(pìn) 苦心孤诣(yì)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炫耀蒲扇庞大人迹罕至。
b.辨别梭子挠痒大言不惭。
c.侮辱吟唱书塾明查秋毫。
d.堕落眺望蹒跚苦思冥想。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家餐馆师傅的厨艺很高,做出的美味真是脍炙人口。
b.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c.雁鸣湖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d.省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路风尘仆仆,昼奔夜宿,希望能早一天赶到老区。
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笑容可掬(双手捧着) 无不骇然(惊惧的样子)
b.力倦神疲(累) 身材颀长(身体高)
c.弃城而走(走开) 孔武有力(勇敢) .
d.悉意经营(尽心尽意) 卓越人物(非常优越,超出一般)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把“承受”改为“承担”)
b.“***故居”已成为梅州地区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
c.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在“齐心协力”加上“能否”)
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及老化现象都是因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和防止衰老至关重要。
(把“所以”改为“因此”)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他还写过《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
b.《金色花》是越南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集,我们学过的《咏雪》一文就出自该集子。
d.《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作品主要有**《骆驼祥子》《茶馆》,戏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2.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是 。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的句子是 。
己所不欲论语》十二章)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3.仿写例句,谈谈你对思考的关系的理解。(2分)
思考好比知识大海上的明灯,让人不会迷失方向;
思考好比。2、阅读理解。(共34分)
一)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各题。(7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3.“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论语》十则,完成下面各题。(14分)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3分)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
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温故而知新故时有物处之趣。
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4分)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如果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上不肯动脑子,请你从上文中选取一句格言来劝勉他。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
朱成玉。季夫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他贫穷、瘦弱,像一粒干瘪的种子。
父亲说,季夫老师是我们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应该留在大城市的,不该回来。在我的印象中,季夫老师始终是个干干净净、轻轻飘飘的人。他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并通过一个个故事传递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听他的故事,如同泉水滋润心灵,干净、舒适。
他讲的课也是干净的。教书的时候,他没有丝毫旁鹜。课堂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在那里忘我的演出,而我们的好成绩便是献给他的掌声。
我是作为留级生才有幸来到季夫老师的班级,得以接受一生难以忘怀的教育的。
那时,我在骨子里瞧不起留级生,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级时,季夫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我:“让我们大家向他祝贺,同一个年级读两次,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得到两倍的同学和朋友。
”同学们真诚地为我鼓掌,我真诚地向他们鞠躬。
那是我既艰苦又美好的初三生活。
中考前的一个月,季夫老师和家长们商量,让学生们吃住在学校,以全力备考。那一个月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常常由于紧张而失眠。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安然入睡,季夫老师每天临睡前都给我们吃一粒安定片。
直到顺利通过中考,没有人怀疑是这一粒小小的安定,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们班是全校考得最好的,15个人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其中包括我这个留级生。那天,季夫老师很激动,并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他说他每天给我们吃的只不过是一粒钙片而已。
季夫老师的钙片,让我们的精神之树无比茁壮。
季夫老师,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因为干净而清贫,也因为清贫而干净。其实他本不必如此清贫的,他在城里的一个位高权重的老同学有意帮他走出这个小村子,去更广阔的天地。他很倔强,他不走,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
他不走,他把一切都留在了这个村子里。他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逝去。
暑假回家的时候,我听到了季夫老师去世的消息,季夫老师是在讲台上晕倒的,他的一辈子都是在这讲台上度过的。
我去了季夫老师的讲台,依稀能够感觉到他的呼吸。我看到黑板上依然留着他的笔迹,那是他为孩子们上的最后一课: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没想到,这段诗歌竟成了他的悼词。多么贴切的悼词!
其实季夫老师是太过劳累了,师母常年卧病在床,里里外外都需要他一个人来打理,而对学生们,他又是竭尽了全力,他透支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呕心沥血的含义。
季夫老师,这粒干瘪的种子,是我们的精神钙片。
选自《巢湖**》(2024年9月14日)(有删改)
1.请谈谈对题目“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的理解?(3分)
2.文章中画线句“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3.最后一段中“干瘪”与“精神钙片”是否矛盾?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4.读完本文,你一定会被季夫老师这粒“干瘪的种子”所打动,请简要说说从季夫老师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4分)
3、写作。(40分)
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
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感情真实,,文体不限。2.不少于。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姓名。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姓名评分。一 基础。1 古诗词积累 10分 1 谁家玉笛暗飞声。2思君不见下渝州。3 小王在一次演讲中引用赵冀 论诗 中的两句诗来阐述对文学创作新的看法,这两句诗是。4 木兰诗 中描写战场生活艰苦的句子是。5 岑参 逢入京使 中两句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四年家乡 牵挂亲人之情。...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18 23题 22分 爱是一朵无声花。1 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我...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 积累与运用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禀告b ng 堕落du 雏形ch扒窃p b.静谧m 孪生lu n 尴尬g ng 蹂躏r ul n c.厄运归泊b梦寐m i 绰号chu d.庇护b嘹亮li o 鄙视b簒夺cu n 2.下列词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