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创新教案。
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寻找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四个部分,主要通过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认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学情分析。学生对米饭太熟悉了,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或许有一部分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
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色合,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评价任务。1.通过咀嚼米饭活动认识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会做实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3.能简要解释神秘信件的原理。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事先写上淀粉字的白纸课题、喷雾器、碘酒、淀粉、滴管、课件等。
小组活动: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15种常见食物样品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生谈话,出示神秘信件。
2.表演魔术,显现课题。揭示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设计意图:把教材安排于最后的制作神奇的信件的魔术提到这里进行表演,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品尝米饭。
1.交流:你印象中米饭的味道。2.学生按要求细细品尝米饭。
3.交流品尝后的发现,思考:米饭原本是甜的吗?米饭变甜说明了什么?米饭为什么会变甜?
4.****介绍:米饭是甜的吗?5.交流:通过**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亲自品尝米饭的味道,教师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使这个过程有序、高效。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并配合微课介绍,突破难点。】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出示淀粉,仔细观察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1-2滴碘酒,观察。
3.用滴管滴1-2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前面所学。4.思考:蓝紫色的物质还是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5.拓展提升: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在淀粉、米饭滴碘酒,马上会出现蓝紫色,生成的一种新物质,更加激发**科学的激情。在**中让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
生活中含有淀粉的食物还有很多,有办法鉴别吗?1.课件出示记录表,展示食物种类。
2.师生交流,用碘酒来检测时,要注意些什么?3.展示温馨提示单。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交流实验结果。
1)指名小组上台汇报、展示实验结果。(2)说说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哪些发现?6.师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趁热打铁,学以致用,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机地在课堂中再现生活,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1.在革命时期,需要写无字密信传递情报。你们能猜到课前老师的魔术是怎么回事吗?说说可以怎么做?大家课后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神秘的信件。
2.制作提示:①先把淀粉溶解在水中。②用毛笔蘸溶液在白纸上写字。③等纸晾干。④在白纸上涂上碘酒。
六、总结提升。
谈谈今天的收获与困惑。
设计意图:在课临近结束时,以问题的形式师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巩固所学的内容。科学**是无止境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持续**的习惯。】
教学反思。本课是以“注重实验指导、提高课堂实效”为主题的科学学科研讨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身边的一些事物进行科学的**,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进课堂,获得知识。
我想,小学科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为中心,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一切为了学生而服务的教育目的。在创新教案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相关活动的主动观察和**为核心,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总结知识能力的提高,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兴趣。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学习的动力因素。这节课的引入中我利用教学内容第四部分的“制作神秘的信件”创设了“魔术表演”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带着“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展开一系列**活动,然后在课的结束前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知道为什么了吗”。这样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乐于探索新事物的情感,而且整节课首尾呼应,增强了课的完整性。
2.指导实验,培养探索能力。实验是建立科学概念的依据,良好的实验习惯关系到探索知识的效率。
本节课中我利用环环相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体验,并在实验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表、积极合作,适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提高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3.落实主体,以学生的主动**为核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科学**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这节课活动内容多,活动量大,每一个活动我都把主动权交给学。
生,让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在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中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培养,让学生真刀实枪的搞科学,肯花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体现了科学**式学习不仅仅追求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一种经历,是体验,感知与认识的过程。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米饭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范文。饭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物质变化。3.米饭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 教材简析 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会变味的米饭,米饭 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 会变味的米饭,平常吃饭的时候感觉不到甜味,只有细细品尝才会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用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会变味的米饭,米饭 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信件 根据以上的内容我把本课分为5部分。1 设置悬念,激趣导入。出示事先用淀粉液写成的字条,调动的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导入新课学习。2 米饭变味的原因。让学生亲自体验,引导学生 米饭变甜的原因。生成什么物质,虽然现在不...
六年级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以下是我读书之后的再设计,这次更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研究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物质之间的联系,了解物质的构成,明白化学变化的特点。试图突破过去的教学方法 即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去 研讨,得出结论。教学目标 1 通过 发现我们常吃的米饭可以滴入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