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反比例的意义

发布 2023-02-14 12:16:28 阅读 5936

学习必备欢迎**。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4页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六的第46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题:

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②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①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时间和加工零件总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二、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成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怎样?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三、新课1.教学例4。

出示例4;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让学生观察这个表,然后每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所需的加工时间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变化?(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发言。

然后每个小组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10 60=600。

30 20=600。40 15=600,这个积600。实际上是什么?

在加工时间后面板书:零件总数积一定,就说明零件总数怎样?在零件总数后面板书:

(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这三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我门可以看出。表中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所需的加工时间是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3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

每小时加工的零件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的积都等于600,即总是一定的:我们把这种关系写成式子就是:每小时加工数加工的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第1页。学习必备欢迎**。

2.教学例5。

用小黑板出示例5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先填写下表。(1)理解题意,填写装订本数。

谁能说说表中第一栏数据的意思?(用600页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练习本15页,可以装订40本。)

这40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用60015)如果每本练习本是20页,你能计算出可以装订多少这样的练习本吗?如果每本是25页呢?

请你把计算出来的本数填在教科书第23页的表中。教师把学生报出的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中。

2)观察分析表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哪两种量?(板书: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

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15 4020 3025 24

一然后让学生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1.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二、导入新课教师:

我们在前两节课分别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初步学会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发现有些同学判断时还不够准确。这节课我。

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三、新课1.教学例7。

出示例7的两个表:表1表2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表,然后根据两个表所提的问题,分别在教科书上填空。订正时。指名说出自己是怎样填的,教师板书:在表l中:在表2中:

相关联的量是路程和时间.路程随着相关联的量是速度路程随时间变化,速度是和时间,速度随着时间变化。

一定。因此,路程和时间,路程是一定的。因此,速成正比例关系。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然后提问:

1)从表1,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你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2)从表2,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你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教师: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第2页。学习必备欢迎**。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

教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教师: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教师:当时间一定时。

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2.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教师:结合上面两个例子,比较下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试试看。组织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四、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填,并说一说为什么。2.做练习七的第12题。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最后订正。五、小结。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2024年就尖锐地提。

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师:请同学们说说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83页例 练一练 作业本 第37页。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关系,掌握反比例的数学表达式,会正确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深入观察 主动 发展规律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 判断是否成反比例。教学关键 回忆正比例意义的教学过程,来帮...

六年级数学下《反比例的意义》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2.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为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准备1.出示幻灯 一种练习本的数量和总页数如下表 师 请回答下列问题。1 表中哪个量是固定...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 p42 43,例4 例5 例6反比例的意义。教学目的 1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正确判断或不成反比例关系。2 掌握判断成不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 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学具操作 按要求拿小棒 共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