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六年级年级科学课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发布 2023-02-14 07:14:28 阅读 4785

随着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科学课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科学老师现在已经都学会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得出结论,然而,在课下与许多科学课教师进行交流时都觉得科学课很难教,有时觉得很累,我也深有同感,那么怎样才能搞好科学课教学呢?下面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科学**活动。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但是实验中器材不足,材料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上好科学课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感知自然现象,科学课既能上得生动活泼、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

如教学动植物,水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自己亲手采集样本,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教学的知识和当地自然资源结合起来,二、使用学具和教具丰富实验教学。

科学课就是以活动为载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具和教具是科学课老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要上好科学课,就必须让我们教具和学具丰富起来。多样化的教具和学具,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对得出科学的结论有着很大决定性作用。

光用一件教具或学具,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也与科学的研究精神所不一致。例如研究导体与绝缘体时,我们只有准备相当丰富的物体,并进行一一检测,最后在通过对实验记录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且不可仅通过一两种材料的测试而让学生得出结论,并且合理的运用多样化的学具、教具进行教学、实验、**活动,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能,然而我们目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让科学教师得到足够、多样的教具和学具。首先,现在不少学校根本没有相应的科学仪器设备,即使有器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提供整册书所需的全部学具和教具;其次,配备的教具和学具过于死板,不能满足教师教学设计的需求;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几年的科学课教学中,找到一些的方法,可以让我的教具和学具呈现多样化。

1.结合设计,自己动手。

科学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生活中一些废旧的用具和器材可以用于课堂使用的,要及时收集。如:石头、小瓶子、绳子、气球、垫钱、钉子、螺丝等等,我们可以专门准备一个储物盒来存放这些物品,不至于用到的时候急急火火的到处寻找,这些物品除了直接在教学中利用外,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现有手头资源来制作符合教学设计的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制作的自制教具和学具能结合自己教学设计的特点,它还能有效的解决学校实验器材少的矛盾。

例如在教学《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时,我们学校的实验室里只有一个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通过实验能清楚的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很能说明问题,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反映在体积上,金属条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更多的反映在长度的变化和面积的变化上。由于金属体热胀冷缩现象很难靠眼睛直接发现,教材上的方法尝试着去做,发现根本看不出来,就进行了学具制作结果效果很明显。(展示教具作说明),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在做物体沉浮与重量和体积有没有关系的对比试验中,我们做了两组学具:

一组是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一组是重量相同但大小不同,用这两组材料做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很直观的就能得出结论,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一课今年我又想到使用乒乓球来制作教具,因为同一型号的乒乓球体积是一样的,我们用注射器往乒乓球里注入不同重量得水,堵好针眼,用这一教具来做实验效果也不错,总之我们根据我们的教学设计,精心研究总会设计出一款适合自己的学具,那也是一个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展示教具作说明)

2.旧物新用,效果更加。

目前我们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里都还有大量的自然学科的教具,我发现,利用原有的自然教具不仅可以很有效的为我们的科学**服务,还能更好的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甚至其综合效果比使用教具箱和配套学具要好的多。很多教师都在各级公开课中把常识教具搬到了科学课的课堂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教《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时,把原来自然课中的等体积圆柱体这一系列材料拿出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前提下,重的在水中容易沉,轻的在水中容易浮,从而让学生明白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他们的轻重有关系,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了物体沉浮的奥秘。还有在《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课中,许多科学教师利用原来常识课教具中的可控制沉浮的潜水艇这一器材,非常直观、形象的展示出了改变物体沉浮的现象,让学生很容易的推测出:在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减小)物体的质量来改变物体的沉(浮)。

这么看来常识课的这些器材还是非常有用的,还能继续为我们的科学**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3.鼓励学生参与。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如:食盐、白糖、面粉、醋、洗衣粉、食用油;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各种各样的岩石;蚯蚓、蜗牛等物体。学生通过自己准备过程,会更加熟悉实验材料,初步了解器材的性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我校学生的很多实验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并且学生准备材料的积极性很高,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实验,学生要认真得多。

三、实验课设计不能照本宣科。

教材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内含一个知识目标,然而两个活动就可能内含两个或三个知识目标。因此,不要随意改变教材的结构安排或者舍弃某个活动。但是,科学课老师也不能机械的按着教材内容教,而不作任何修改或创新。

因为活动的安排顺序我们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落实。并且现在我们的科学课活动多,而课时数相对又少,我们每星期科学课只有两节课,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很有必要,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1) 有时可以把两个活动合拼在一起做;(2) 有时一个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进行选择的**;(3) 有的活动观察到现象比较费时,应加以改进;(4) 有的活动由学生亲历改为教师演示;(5) 有的活动需要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完成。

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是一门有着极强的课堂趣味性的课程,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课前2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引起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关注,从而进行**。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我在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1.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

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

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

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通过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来增强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相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自然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然知识。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同学们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

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转轴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转轴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自然知识。

3.通过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来升华兴趣。

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帮助每个孩子立志学好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方面,由于我们大力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动手创造,让孩子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升华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当然,对学生的创造不能要求过高。我认为只要不是一味重复别人的,而是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想象、制作、结论、回答,甚至疑问,那怕是幼稚可笑的,都可看作是孩子们的创造,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例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

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当然,儿童的见解并非每次都是正确的,偏差和错误是常常出现的,这时候老师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继续创造。

五、科学课老师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现有的科学课教材已经打破了原以知识来编排的体系结构,而科学课教材正是带领学生走进自己身边的活动,通过亲历活动来体验活动所隐含的科学知识,并内化。科学课具有内容、时空的开放性,这就给科学课老师增加了负担:一般老师只要能掌握自己所担任学科的知识,就可以顺利地教学了,而科学课老师在教学时会涉及到各门学科的知识。

如果科学课老师的知识太缺乏,无法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必然会有损老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因此,科学课老师必须及时补充各领域里的知识,最佳方法就是在办公室里准备几本百科全书,多上网浏览相关的**。这里面有各册的课件都能**,里面有各册成绩评定、培训资料、教训案例、科学书籍等非常有用。

六年级科学课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下学期第15课。浮力 教学设计。安陆市接官乡莲花小学秦信燕。教材分析 浮力 一课,是科学课粤教科技版教材里,四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章 常见的力 里第五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浮力这一节前,已经学习了 力的现象 重力 大气压力 弹力 相对来说,浮力这一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展示得比较简单,只提供...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1 病毒的特点 体形最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结构也最简单,无细胞结构。2 细菌的结构特点 个体微小,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单细胞结构。3 食物发霉的原因 潮湿 阴暗 不通风 预防措施 保持干燥 通风,光线好。4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使人生病 生物制药 增加土壤肥力 食品发酵 ...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 放大镜。一 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二 什么叫放大镜?特点是什么?由哪些组成?中间厚 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特点是中间厚 边缘薄 透明。放大镜由镜片 镜框 镜柄 镜框和镜柄合称镜架 组成。三 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 聚光 成像。四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