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课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发布 2020-08-14 13:51:28 阅读 1233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一、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二、什么叫放大镜?特点是什么?由哪些组成?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镜框和镜柄合称镜架)组成。

三、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聚光、成像。

四、放大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所以能放大、聚光、成像。

五、放大镜用在那些地方?

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常用在公安、科技、教学、医院、农业、考古、精密仪器维修等方面。

六、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两种方法:①移动放大镜: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移动手持的放大镜至图像大而清楚。②移动物体:把放大镜移至眼前不动,移动物体至图像大而清楚。

七、用放大镜看物体有什么不同?

用放大镜看物体,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而且发现物体的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如用放大镜看书报的字、图是由小点组成的;电视和计算机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小点组成的。看不到图像,只能看到平行和垂直的亮条纹。

八、放大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

九、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系,与放大镜的面积无关系。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则越小;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则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十、哪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

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物体都有放大的作用,水滴、老花镜片、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十。一、最早提出应用放大装置的是谁?最早制造出眼镜的是谁?

最早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制成的。最早提出应用放大装置的是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的是英国的培根。

12、什么叫视野?

视力所及的范围就叫视野。

1.2 放大镜的昆虫世界。

一、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它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二、昆虫有什么特点?

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是昆虫的特点。胸部不是三对足就不是昆虫。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

三、举例说明昆虫的身体有哪些奇特构造?

1.苍蝇能在光滑直立的玻璃上停留和爬行,这是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苍蝇脚的末端爪垫多毛,并能分泌黏液,就像一个个吸盘吸在玻璃上,所以能在玻璃上停留和爬行而不滑落。)

2.苍蝇、蜻蜓是复眼。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4.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不同的昆虫有不同形状的触角。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

5.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四、蚜虫的样子:蚜虫是黄色的,只有针眼般大小,像小米,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他们的肢体。

五、蚜虫是怎样刺吸植物的汁液的?

蚜虫进食时,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蚜虫是害虫。

六、草蛉幼虫的嘴是什么样的?

草蛉幼虫的嘴跟蚕的嘴很相似,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外形像一对“镰刀”,左右两部分合成尖细的管子,可以刺入蚜虫体内。

七、草蛉幼虫怎样吃蚜虫?

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草蛉幼虫用嘴前那对“镰刀”抓住一只蚜虫,然后刺入蚜虫体内吸它的体液,直到剩下一只空壳。草蛉幼虫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身上伪装自己。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什么叫晶体?

颗粒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如: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矿石、水晶、金属、维生素c等;

玻璃、珍珠、松香、琥珀、黄土等不是晶体。

二、各种晶体的形状:

黄铜、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维生素c的晶体像一簇簇针。水晶的晶体像金字塔。雪花的晶体像小花和六角形。碱的晶体像小树枝。

三、晶体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有的晶体较小,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同一种物质的晶体都是同一样的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四、晶体有什么用途?

晶体不仅漂亮,而且用途广泛。应用于通信、摄影、医学、气象学、建筑学、军事技术等领域。如:

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激光晶体,激光电视、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手术刀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晶体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地质学家还用晶体判断矿物成分,鉴别岩石。

五、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

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六、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和减少水分法(蒸发)。

七、怎样制作食盐、味精、食用碱的晶体?

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或味精、食用碱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能观察到在玻片上留下的晶体。

八、海水通过风吹日晒后,水分会慢慢的蒸发最后从海水中析出海盐晶体。

九、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十、在浓食盐溶液中的食盐晶体会长大吗?为什么?

答:在浓食盐溶液中的食盐是会慢慢长大的,这是因为浓食盐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水分慢慢蒸发,随着水分减少,食盐晶体就会被析出,其中一部分会附着在原来的食盐晶体上,所以原来的晶体就长大了。

1.4 怎样放得更大。

一、最早的显微镜是什么样的?发明于什么时间?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

二、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2024年出生在荷兰,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在雨水、河水、井水中找到了微生物。

三、怎样做简易显微镜?

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四、显微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五、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增加了。肉眼看青苔好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看,就像是一片丛林。显微镜下看到的花粉形态各异,千姿百态,还能看到花粉管的生长。

六、2024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七、说说显微镜的发展。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17世纪发明了光学显微镜,现在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放大200万倍。

八、显微镜的用途: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九、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了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1.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一、显微镜的构造:﹝从上往下数﹞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镜筒、镜臂、镜座。)

二、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

1、 一只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镜座,向着光把显微镜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安放)

2、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 调节反光镜,从目镜能看到光圈。(对光)

4、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约2--3厘米,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上片)

5、 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上面。

6、 从目镜看,调整准焦螺旋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调整光线到尽可能看清标本。(调焦)

7、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方向与从目镜看到的方向相反;看到的图像也刚好相反)。(观察)

简单归结为五步: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三、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应有哪些准备?有什么要求?

应准备材料和工具、采集标本,培养微生物,制片。要求是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四、用显微镜观察准备的材料和工具有哪些?

一般要用烧(口)杯、清水、滴管、镊子、小刀、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培养皿、吸水纸等。

连线题。镊子盛放多余的实验材料。

培养皿夹取实验材料。

滴管吸取少量液体。

载玻片染色。

碘酒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实验材料。

五、怎样制作洋葱切片?

1、用小刀切开洋葱。2、取出其中的一片。3、用小刀切出很薄很透明的一小块。4、用镊子将切出的小块放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5、盖上盖玻片。6、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六、什么叫细胞?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谁?

2024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发现软木薄片的结构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

七、用肉眼、放大镜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片,看到什么不同?

眼看:皮光滑、白色、有纹路。

放大镜看:纹路更粗,更清楚。

显微镜:看到了很多长方形的象格子一样的细胞。

八、洋葱的细胞是什么样的?

近似于长方形,洋葱表皮完整的细胞由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大液泡组成。

9、除了病毒外,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0.使用显微镜时在目镜里什么也看不到是什么原因?怎样调整?

答: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安放显微镜时没有将显微镜放在光线较好的地方,或者显微镜没有向着光的方向安放,也有可能是反光镜没有调节好。正确的操作是:

将显微镜安放在光线好的地方,并向着光安放。然后调节反光镜,直到从目镜中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1.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一、用显微镜观察蓖麻叶是什么样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 科学 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姓名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 放大镜是 凸透镜 它由 镜片 镜框 镜柄 三部分组成。凸透镜具有 放大物体图像 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是 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2 放大镜 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 随着 技术的发展 和 社会的进步 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 信仰和智慧。2 房屋 是人类居住 生存的地方,有了 房屋 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稳定的生活。3 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 山洞 进行居住,但这并不是人类动手建造的。4 用兽皮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 是人...

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11 污染物的主要 有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和 生活污染 等。12 1970 年 4 月 22日 美国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和组织了第一个地球日。13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6 月 5 日 14 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内部温度高达 1500万 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 6000 摄氏度。大小相当于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