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描写 景物篇》教案

发布 2023-02-13 09:56:28 阅读 6913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描写——景物篇》教案教学目标:

1、围绕“我眼中的秋”这一主题,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2、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想象”等描写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描写生动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切。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想象”等描写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同学们,又是一年秋来到,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秋了怀抱中。北方的秋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秋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秋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秋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写一写吧!

二、出示目标、明确要求:

师生共同确定主题:一花报春、一叶知秋。花草树木、清风细雨皆是美景。

三、回顾流程、梳理方法:

1、确定主题,组织材料。2、大胆构思,精巧布局。3、修改赏析,交流评议。四、巧设案例,抛砖引玉:

1、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

板书:颜色形态气味声音大小……

2、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生动板书:形象。

具体。3、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4、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要求: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移步换景)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

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引导从学过的古诗中感悟)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发挥想象要适度,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空想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四、欣赏美景,笔下生辉。

1、放录像,学生欣赏秋天无限的美与生机。2、构思动笔写作。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并能巧妙地抒情。

3、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

调动我们的感官:

看:形状、颜色。

听:声音品:味道触:感觉想:联想、思想。

教学反思: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观察能力很强的人,他的眼睛就好比一架照相机,能把景物的颜色、形态拍下来,印在脑子里,画起画来就会逼真,写起文章来就会活灵活现了。

鲁迅先生就是因为儿时细致地观察了生活,注意了身边的景物,他才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出了“紫红的桑椹,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大黄蜂,轻捷的叫天子”那样的名段。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

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首先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描写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

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

如著名诗人苏轼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

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

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观察还要有顺序、从局部到整体,或从静态到动态,也可以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抓住景物最明显的特点,要指导学生努力发现和描绘景物的色彩特征。我们平时常说,要观察和描绘出多彩多姿的景物,所谓“彩”就是指颜色,“姿”即姿态。

任何景物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形状色彩,比如,同是山,桂林的山又“奇”,又“秀”,又“险”,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大兴安岭却是“群岭起伏,连绵千里”,“每条岭都是那么轻柔”,两处山景截然不同,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捕捉各自的特点,再写出来,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二、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文章写得细致传神还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

展开丰富的想象是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的关键。想象是形象思维的再现,是把不在眼前的事物在脑子里再现出来,(再现性想象)。如郑板桥的“胸有成竹”和我们写文章的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画家绘画用的是线条、颜色,我们作文用的是语言文字。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联想(创造性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或由某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会使文章的感情、立意更深刻。如《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丰富的想象。

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

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四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的自觉行动。然而,各种各样的污染仍在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环境 这一习作内容是根据这一现实以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设计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现状,懂得珍惜资源,保护...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八一小学钟燕青。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设计理念。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 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针对本组教材 珍爱我们的家园 的专题和 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的训练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对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八一小学钟燕青。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设计理念。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 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针对本组教材 珍爱我们的家园 的专题和 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的训练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