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行公开课

发布 2023-02-10 12:05:28 阅读 5034

认识平行。

实验附小祁思远。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今天,我们来猜几个数学谜语。

什么是平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新知。

一)认识平行。

我们先来看几张生活中的**。根据这些图,我们可以画出三组直线。想一想,这三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学生思考回答。

的确,第一组的两条直线现在没有相交,但延长后会相交;而第二组和第三组中的两条直线都离得一样远,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

数学上,我们称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贴出定义)一起读一读。

如果我们把上面一条直线记作a,把下面一条直线记作b,我们可以说: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我们还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或者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

再来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c和d,它们的位置关系会说吗?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二)联系生活,强化平行概念。

1. 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很多像这样互相平行的线,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引导:谁是谁的平行线?到前面来指着说。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平行线多着呢,瞧:

2.一起来看,这里哪几组是互相平行的呢?

同意吗?其他几组为什么不是呢?指名说一说。

3下面再看,表达正确的是( )第1和第2句错在**呢?

明确:也就是说,我们在说平行时,要注意是互相平行,要说清楚,其中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贴出句子)

4最后一题(出示课件)线段:第一个图形呢?第二组呢?另外两条呢?第三个图形呢?

三、动手操作,画平行线。

一)任意画两组平行。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行线。现在你能自己画出一组平行线吗?看导学单:

导学单:想一想:借助什么工具画出平行线.

画一画:依次完成三个小任务。

说一说:小组展示,交流怎样画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哪一小组愿意上台汇报?

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想到了借助直尺上现成的平行线来画的,真不错。也有同学只用一把尺向上或向下推动,这样的方法难免会有误差哦。现在老师这儿也有一种,想不想看。

电脑展示。讲解:一条直角边和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靠尺(这样画出来的线就不歪),三平移三角尺,四画平行线。刚才画得不标准的改一改.

4.同学们,你能继续画出这条直线a的平行线吗?

引导想一想:你能画得完吗?

小结出示齐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

5. 同学们, 平行线里的学问多着呢,一起再看平行超级变,(出示课件)

你能变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吗?先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儿的?

学生尝试。老师收取不规范的画法展示。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是啊,平行四边形的左右两条对边怎么画才能保证也互相平行呢?想想刚才学到的画法。

看看老师的办法,演示。学会了吗?不规范的小朋友改正。

四、提升认知,深化意义。

1.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画垂直线段,看,你能像老师这样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吗?一起看,是这样的吗?别忘记还有垂直标记。

2.量一量,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呢?

小结: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说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都是相等的。

(贴出句子)这句话充分说明,平行线是永不相交的。当然,还可以帮助我们反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5、课堂检测:

大家对于平行还有什么疑问吗?下面请拿出练习单认真完成剩下的题目.

.独立完成.2.指名汇报,补充纠错。

6、回顾延伸。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相交和平行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那学习这些有什么用呢?一起看.出示。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平行教案苏教版

认识平行 教学设计。教材及学生分析 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科书第39 41页 主要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 做平行线 的问题。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 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平行教案苏教版

认识平行 教学设计。教材及学生分析 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科书第39 41页 主要解决平行和相交的概念问题及 做平行线 的问题。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 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认识平行

教学反思 备课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之所以研究这节课,是想探索几个有关这节课的问题。第一,如何引出直线?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是提供了一些现实生活的场景,然后从中抽象出直线的。我们知道,生活场景中抽象出的其实只是线段。由线段再让学生想象将其无限延长,无疑给学生的思考设置了一层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