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陈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和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并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学具准备:若干小棒和圆片。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启发谈话:
儿歌里说得好:“人有两样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考,双手会创造”相信所有同学对自己的小手不会陌生,可就是我们这再熟悉不过的双手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就反映了一定的规律。(板书:
规律)——不信?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许看手指,告诉老师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
像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想继续探索,寻找其中的规律吗?(补充板书:找)咱们一起去小兔乐园瞧瞧!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教学例题。
1)呈现例题情境图。
提问:看看图上有什么?
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手指和空挡这样排列的事物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贴图。
师:你们对哪一组物体最感兴趣?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课件依次展示:一个间隔一个地排列,两端物体相同)
出示小黑板: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
其他几组也是这样吗?他们又是怎样排列的呢?(指名口述排列特点,课件辅助演示。)
引导学生说清楚排列特点:每两个相同的物体中间夹着一个不同的物体,一个间隔着一个的排着,很有规律。
师:清楚了它的排列特点以后,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啦!你知道每组物体各有多少个吗?
教师补充板书。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每组中两种物体的个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集体交流。师提问:比较多的物体是排在**?(出示小黑板:两端)、
比较少的呢?(出示小黑板:中间)
你能试着总结出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共同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1个。
师: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排列,都有这样的规律?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2、教学“试一试”。
验证实验:课件出示题目要求。(1、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
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2、实验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填写好实验的数据,再交流各自的发现。)
指名读题。师提问:怎么摆放小棒和圆片?
小组活动开始,教师参与交流。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哪一组把你们的实验过程和发现与大家分享?
交流中请两人合作演示实验过程,一人摆放,一人表述。表述中要引导学生说出摆了几根小棒,几个圆,小棒根数和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再通过两组汇报的数据比较,找出集体操作结果的相同点)
小棒相当于例题中的哪些物体?圆呢?
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展示错例:十根小棒、十个圆片。(如果从学生中发现更好,如果没有教师准备。)
这样的摆放怎么不符合我们所发现的规律了呢?
学生交流。突出:两端物体相同。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对规律的感悟。
1)师: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种规律的例子吗?互相说一说。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你能找出其中所蕴涵的规律吗?
出示**,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
2)师生谈话: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马路上来看一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读题。
提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指名口答,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得都不错,下面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问题1。
指名口答。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能借助手边的一些学具来演示一下过程吗? (指名演示)
读问题2,提问:和问题1有什么不同?
你的答案是多少,怎么想?
这和我们发现的规律有什么联系呢?
四、数字乐园,延伸拓展。
师生谈话:其实这样的规律无处不在,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一件文具上也有哦!(课件演示一把1-12厘米的尺)
如果每两个数字之间出现一个兔宝宝,会有多少个兔宝宝会来到我们的课堂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瞧,数字们还会变魔术呢?(课件演示12个数字围成一圈,形成一个钟面)
提问:兔宝宝的个数有变化吗?(学生意见不一,可以引导展开辩论,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
为什么和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不一致了呢?(学生口答,课件演示,突出首尾相连。)
这样的排列又有着怎样的规律呢?所有首尾相连的排列都有这样的规律吗?咱们带着思考离开课堂,在课外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好吗?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由一首学生们耳熟能详又富有一定哲理意义的儿歌作为一课开始和学生交流的内容,既为本课开始的数手指环节做了铺垫,又暗示了学生:学习数学,只有既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再由手指也蕴涵规律的启发式谈话,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引导学生“去兔宝宝家看看”,把学生带入例题的场景中,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场景内容,再由最感兴趣的一组物体入手,明确每行物体都具有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把答案有序地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观察进行比较,发现每排的两种物体个数的关系,通过交流发现并归纳其中的规律。
其次,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操作、比较,交流认识,并与上面发现的规律沟通,进一步感受规律具有普遍性,最后设置一个不符合所发现规律的错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所**规律的认知,突出“两端物体相同”。接着再通过“想一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举例,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清晰,“想想做做”中,继续呈现隐含同样规律的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解决,巩固和深化对规律的认识,并且深刻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相关,认识到数学**于生活。
数字乐园”这一环节的设计变形于教材中“想想做做”的第3题和第4题,把间隔排列由直到封闭图形的变化过程形象的体现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直尺和钟表上,利用其原有的数字和可爱的**小兔,配上多**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在直线上的间隔现象与封闭图形的间隔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规律的发展变化,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于生活,引导学生带着思考离开课堂。
获2024年泰州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一等奖)
四年级找规律
四年级数学练习卷 二 2007.7 班级姓名。一 填空题。1 有两件衬衣,三条裤子,三条裙子。如果衬衣和裙子搭配,有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如果衬衣和裤子搭配,有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如果衬衣 裤子和裙子各选一样进行搭配,一共有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个小朋友排成一列做操,有 种不同的排列方法。个好朋友,每两...
找规律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 49页。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 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 的个数关系过程,找到两端物体总是比中间的物体多1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 通过观察 猜测 操作 验证 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分析事物的意识和能力。3 激发学...
四年级周末练习 找规律
四年级数学周末练 1 四 班姓名 一 填空。1 妹妹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她把红 白 黄 花四件上衣和蓝 红 黄三种颜色的裙子找出来搭配穿,妹妹可以有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2 一班图书角里有10本不同的故事书和18本不同的科技书,小红想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一共有 种不同的借法。3 四年级一斑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