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题《找规律》
课标要求: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
与四年级上册一样,本册教材单独设置找规律的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数学思考。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从全部元素中按要求选取某些元素,发现选取方法的规律,找出有多少种选法,分两部分安排:第一,通过例1认识搭配现象中的规律;第二,通过例2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1.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操作要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集聚众人智慧抽象、概括出相应的规律。同时,教学中要以定性描述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操作要领: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探索活动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按照“选配或排列实物――用符号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在讨论和反思中发现规律”的顺序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
这样教学,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另一方面,用图形表示,用字母表示,这又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符号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已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如,简单数列中数的排列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规律等。
同时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操作要领:这些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对学生探索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提供了知识与方法上的双重支撑。本单元继续安排学生找规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后继学习的作用:
通过对《找规律》单元的学习,学生们从简单常见的数学现象中寻找规律的意识得到加强,探索规律时所用方法也日趋成熟、理智,数学活动的经验得到了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发展了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课时设计:1.两种事物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1课时。
2.几个事物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1课时。
课时课题《找搭配的规律》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习简单的搭配及简单的排列数与组合数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1)通过学习,认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探索并寻找两种物品的搭配方法,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简单搭配的过程,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教学目标:1.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所有方案,探索搭配的规律。
2.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探索规律时,将采用多**课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摆学具,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学中提供探索活动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按照“选配实物――用符号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在讨论和反思中发现规律”的顺序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这样教学,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另一方面,用图形表示实物,用字母表示人物,这又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符号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今天你吃了什么早餐?有没有没吃早餐的?
看来,大家都知道,早餐对于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而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搭配有关的知识,找找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搭配规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叫小丽,(课件出示:小丽)她的妈妈每天都为她准备早餐。今天,妈妈为小丽准备了什么呢?
我们来看(出示一杯牛奶),小丽有几种选择?(1种)
只有喝的没吃的,填不饱肚子,看,吃的来了。(出示:馒头、面包)
现在小丽要选一种吃的和一种喝的,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怎样选?(学生回答)
师小结:如果选喝的,只有牛奶这一种选择,然后搭配馒头或者面包;如果选吃的,就有两种选择,然后分别搭配牛奶,所以不管是喝的配吃的,还是吃的配喝的,都是有两种搭配,也就是有两种选择。
这样的早餐真不错,可是如果每天都吃这样的早餐,就会吃腻的,小丽的妈妈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就增加了早餐的花样。我们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这样从学生每天早晨的早餐谈话导入,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产生问题悬念,达到“不愤不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合作**,体会有序。
1.出示:馒头、面包、蛋糕和牛奶、豆浆。
谈话:这下早餐的品种可不少,小丽每次还是选一种喝的和一种吃的作为自己的早餐,请同学们帮她想想,现在她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谈话:这个问题比刚才的问题要复杂些,要解决这个的问题,我们还是从实践入手,自己动手配一配吧。
3.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4.指名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再指名另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不同的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如果选喝的饮品,有2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3种配食品的方法,因此选饮品配食品的方法共有2个3种,共6种。(板书:饮品配食品 2个3种)
如果选吃的食品,有3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2种配饮品的方法,因此选食品配饮品的方法共有3个2种,共6种。(板书:食品配饮品 3个2种)
设计意图] 以上环节,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创新思想,感受符号。
1.谈话:刚才我们进行食品和饮品的搭配时,用的是**,如果没有**,我们该怎么办呢?(用图形或符号代替食品和饮品)
你打算用几种图形来表示食品?(1种)为什么?(因为是3种不同的食物,但都是吃的,是一类。)
你打算用几种图形来表示饮品?为什么?
想一想图形怎样排,用什么方法表示搭配?(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所画的连线图:3种食品是一类,用一种图形表示,并且画成一排;2种饮品也用一种图形表示,画成另一排;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搭配。
3. 如果用△代替饮品,□代替食品,可以怎么排?怎样连线搭配?(横着排或者竖着排)
4.教师出示图形,指名连线搭配,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连线。
这样选配有什么优点?(引导回答、板书: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有条理)
结合板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搭配的数量和什么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2个3种和3个2种都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2×3=6或3×2=6)
板书:饮品的种数×食品的种数=搭配的种数。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将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经历创新和符号化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数学模型。
四)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 路线问题。
提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较合适?
学生交流。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
2. 游戏问题。
同学们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怎样运用搭配规律呢?在这个游戏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怎样才能把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来呢?
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
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解决生活现象问题,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同时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
五)全课小结,引导延伸。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反思
7 食盐 白糖 碱面 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答 连接北斗七星勺形前端的两颗星,并将连线向勺口方延长约5倍远,处于此位置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找规律 22 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表演游戏 两个手指夹一个乒乓球,三个手指夹两个乒乓球,问 夹三个乒乓球,需要几个手指呢?夹四个乒乓球呢?手指和乒乓球是怎样排列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找规律。板书课题 找规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一一间隔...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课赛 找规律 教学设计。执教 李光明。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p88 89找规律例1 例3 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和观察 操作等活动,能找出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 通过找规律,感受规律的多样性 联系生活找原型,感受规律的美。3 通过摆学具 涂颜色等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