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地位作用: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中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本单元在教学目标是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还要会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作者的情思,和培养对自然之景的领悟能力。
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阅读此类诗文,可以激发另行,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
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扎实文言基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文本简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八十五个字,加上现代的标点符号,全文不过九十九个字符,却蕴涵深厚,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精神世界。
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闲”字,是本文文眼,既表明自己有闲情雅致,又暗含自己被贬黄州,官职清闲之意,有一箭双雕之巧。
因而领悟“闲”的深刻含义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 “空明”二字更是绝妙,既是对如水的月光的描绘,亦即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
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叹。
作者将这种超脱的情感融人记叙、描写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这篇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阅读此文,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笔墨淡雅的画卷。
虽无雄阔的气势,却给人以清新、恬适的感受。
设计理念】1、文言相生——夯实文言文学习功底。立足于文言文教学特点,培养学生阅读迁移文言文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赏析语言能力。借助背景资料感悟作者情怀,“先言后文、以文代言、文言相生”,努力实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多层面的教学目标。
2、人文关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与作者的多重对话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设计依据,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和独到的体验,引领学生在关注苏轼的同时关注自我。
3、以读促悟——提升学生理解感悟能力。重视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传统,通过诵读能达到培养语感,理解文本,积累知识和情感的学习目标。为此,本设计通过诵读实现整体感知内容,推测词语含义,理解作者情感以及苏轼的文化心理,设计了吟读、译读、品读、赏读、探读、诵读等环节,立足于文中的一个“闲”字,以朗读贯穿,巧借资料旁征博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处逆境而豁达的人生态度,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实现文本从文言到文学到文化多层面的不同价值。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步骤,学生已基本认同通过反复诵读及课文注释的的辅助理解文章的方式,但对于如何通过文章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还略显稚嫩。尤其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属于农村乡镇中学,学生阅读量少,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针对这种情况,要降低学习门槛,从学生熟悉的咏月古诗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文本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采用多**等信息化手段,增强作品的魅力,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不善于表达和不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腰通过恰到好处的评价,鼓励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整堂课要以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浅易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
1、知识与能力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深情诵读,感受夜游心境。
在吟读、译读、赏读、探读中逐步体悟苏轼微妙复杂的心境。)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评古论今,品悟多味“闲人”。
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点】感受夜游心境。
教学难点】品悟多味“闲人”。
教法分析】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评析欣赏法、想象联想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学法分析】在学法上主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质疑法、讨论法、**合作式学习等学习方法,由表及里地理解文本。其中质疑法是对于字词句的难点,采用了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利用注解,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交流得以解决。圈点勾画法是指学生在自行疏通文意时遇到的生字难词圈点勾画出来,在反复诵读中,将品味到的精彩句子圈点勾画出来。
合作**法是利用一个词语或文中的一个句子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的主题,深入作者的思想境地。
预习指导】1、查找关于苏轼的相关资料以及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三遍。
第一遍——读准,扫清字词障碍。
第二遍——读顺,读得通顺读出节奏。
第三遍——读懂,结合已有的积累,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学生回答)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我们来看看字个字85字的“神品”——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降低学习门槛,增加学生的古文积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
一)明确目标(自由读)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深情诵读,感受夜游心境。
3、评古论今,品悟多味“闲人”。
二)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三、诵经典。
要求: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1、无句读学生范读并评价,纠正字音。
2、加上句读学生范读,纠正字音。
3、学生自由朗读。
4、标注节奏,学生范读,师生评价。
课件出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5、教师配乐范读。(背景**《云水禅心》)
6、学生模仿自由读。
7、展示片段诵读。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诵读”是打破古代与现代隔膜的利器,所以“读”应反复进行。本课采用学生个人读、齐读、配乐读、教师范读、学生展示读等多形式朗读,让学生每次读都有任务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每次读都有新的提升,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在理解文意之前至少做到七次不同形式的读。)
四、通文意。
想读出韵味仅仅掌握好读音、节奏、停顿还不够,还要理解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分两步走疏通文意。
1、疏通文意。
课件出示:第一步,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独立翻译,勾画疑难字词句。
第二步,将疑难字词提交小组交流,质疑解惑。
2、学生质疑疑难字词。
3、教师质疑(重点实词、句子翻译)
出示:解释划线词语:
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重点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用现代汉语疏通文意,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并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并给予积极肯定的不同层次的评价,让学生轻松的学文言文,不由自主的爱上古文。)
五、赏明月。
1、看着题目,你最想了解什么信息呢?(为什么要夜游?夜游看到了什么?)通过刚才的阅读,你知道作者夜游看了什么吗?(明月)下面我们寻着苏轼的足迹,一起赏这轮明月。
2、学生勾画思考。
课件出示:这是一轮之月?请勾画文中描写月的句子品析。
3、学生交流感悟。
预设一:(皎洁、空明、清澈)之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到底是写水还是写月?(烘托)
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就更加好理解了。
出示改句: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改句好不好,为什么?(生思考:原句更能看出月光的清澈透明,连作者都给骗了,“盖”字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味道说明苏轼当时真的被月亮骗了,也说明月色太像水了。)
齐读,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
预设二:(知心、多情)之月。
入户:在什么情况下入户?到底月色来之前作者发什么什么事情呢?(出示乌台诗案背景介绍)
当作者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至此,作者的心情又如何呢?(生回答)他能沉沉的睡去吗?如果没有一轮明月来相邀,也许诗人就会在这苦闷的夜里失眠了。
此时此刻月恰到好处的入户了,这种不邀而至,、心有灵犀,这真是一轮多情之月,知心之月(出示)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新人教版。一 学习目标 1 诵读 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2 积累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 感悟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文中末尾 闲人 的含义。二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 感受文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3 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 采用自主 合作 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式阅读,充分利用多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重难点。重点 品析文中描写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重点词 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材分析概述重点。难点1.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具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