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自我综合评价

发布 2023-01-06 20:09:28 阅读 8740

自我综合评价(三)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

1)诣太守。

2)水尤清冽。

3)高可二黍许。

4)君子好逑。

5)蒹葭采采。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左手倚一衡木。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4分)(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尝贻余核舟一。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4分)(

a.渔人甚异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

a.具答之。

b.乃记之而去。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忘路之远近。

6.下面对《傅雷家书》选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a.对儿子在**会上的成功演出,傅雷感到莫大的幸福与骄傲。

b.既表现了傅雷对艺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挚爱之情。

c.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d.傅雷的欢乐来自于儿子的成功和儿子为祖国增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于是,就)

b.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便要还家(要求)

c.问今是何世(表判断)

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d.未果,寻病终(很久)

寻向所志(寻找)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事件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10.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有何用意?(4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20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

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

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薑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 ①霁:天放晴。②漎(cóng):

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杜鹃鸟。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

攀缘,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文端公:

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

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1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大石出潭中。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水尤清冽。

2)乃记之而去。

3)被而名之。

4)要客九人饮于是。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翼乎临于溪右。

14.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感受。(4分)

1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以分析。(4分)

详解详细。1.(1)拜访。(2)格外。(3)大约。(4)配偶。

5)茂盛鲜明的样子。

2.[解析] b a项,“要”同“邀”,邀请;c项,“衡”同“横”;d项,“诎”同“屈”,弯曲。

3.[解析] d a项,“仿佛”古义是“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今义是“像,类似”;b项,“绝境”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c项,“无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4.[解析] c a项,“异”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b项,“斗”为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d项,“志”为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

5.[解析] d 前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6.c7.[解析] c a项,第二个“乃”是“竟然,居然”的意思;b项,“要”同“邀”,邀请;d项,第一个“寻”是“随即,不久”的意思。

8.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9.[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表述错误。

10.用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表达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1.[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可以依据句子成分划分,还可以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本题可以从句子成分的角度划分。

“大石”是主语,“出”是谓语,中间划开。

答案] 大石/出潭中。

12.(1)清凉。(2)离开。(3)命名。

4)同“邀”,邀请。

13.(1)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

2)(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石头)像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4.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15.两处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在水中,犹如在空中一样,从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冽”。“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写天空中的浮云映入潭底,变为“溶云”;翔空的飞鸟,影落水中,如从高处坠落,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向上爬得已经很高了。

参考译文]乙] 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走进去。连续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响声,十多里以外都能听到,(溪流)旁边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不时听到杜鹃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深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

攀着石头登(到大石上),俯视水中云的倒影,在空中飞着的鸟儿影子落入水中,好像在下坠。又沿着悬崖往西走了大约两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像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沜”;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就用“垂云沜”来命名这里。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荫能容下几十个人。

(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在峭壁上刻着:“媚笔之泉”。

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于是上边的溪水落进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积累 运用 16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相形见绌 饶 有兴趣媲 美挑 衅。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汉书 西域传 记载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b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1 敬畏自然。严春友。教学目的。1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 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3 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教学重点 难点。1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鲲 kun1 鹏斥安鸟 yan4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最大的收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将从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三方面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内容作如下阐述。一 说课标。1 课程总目标。知识与能力 1 学写规范字,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运用常见的表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