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古诗文复习 人教版

发布 2023-01-06 20:10:28 阅读 4454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了作者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资料】一、基础知识:文言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

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

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

通“饲”,喂材:通“才”,才能,本领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

尚且等:一样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10、故虽有名马虽:

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12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吗。

二、阅读**。

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1.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12.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说明封建统治者只有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13.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升序》古诗文复习 人教版

习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送东阳马升序 古诗文复习第24课送东阳马升序。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自 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这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资料 一 基础知识。古今异义 走 古义 跑今义 步...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升序》古诗文复习 人教版

习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送东阳马升序 古诗文复习第24课送东阳马升序。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自 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这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资料 一 基础知识。古今异义 走 古义 跑今义 步...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

古诗文默写。一 直接性默写。1 沉舟侧畔千帆过,2 铜雀春深锁二乔。3 天街小雨润如酥,4 零丁洋里叹零丁。5 此事古难全。6 采菊东篱下,7 长风破浪会有时,8 安得广厦千万间,9 兴,百姓苦 10 风烟俱净,11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1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3 好读书,14 黔娄之妻有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