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学案1新人教版

发布 2023-01-05 04:19:28 阅读 9539

【学习目标】

掌握五首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几类体裁的诗歌中的五首。

一、预习自测。

1.借助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

庐搔簪( )

戟殷勤长嗟( )

2.文学常识。

1)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多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

3)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他的诗常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建功立业的壮志。

4)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

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3.背景链接。

1)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唐肃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春望》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3)《雁门太守行》,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做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为元和二年(807)。

4)《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武昌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述,有感而作,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

5)《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记载,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1130)。

二、合作**

饮酒(其五)

1.依据诗歌内容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2.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3.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三、解难答疑。

1.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忘言”?

4.本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春望。二、合作**。

1.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

2.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三、解难答疑。

1.《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字领起了哪些内容?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的两层意思。

3.首联中“破”“深”字用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4.“国破山河在”中“破”字描绘出怎样的景象?

5.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反馈拓展。

《饮酒(其五)》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学习反思】作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拓展素材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案 试题 试卷。24诗词五首拓展素材。走近古诗词。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诗 宋词 元曲 古诗词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为其倾倒。李白的浪漫 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 李清照的婉约 马致远的思乡情怀 多少诗人,多少词人,多少作曲家,闻名或隐逸,富足...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导学案

迢迢牵牛星 导学案。教学目标 1 理解牛郎织女咫尺天涯的相思之苦以及诗歌无一处直写思却处处含思的手法。2 理解牛郎织女式这种心心相印爱情的真谛,树立纯洁 朴素 自然的爱情价值观。教学重点 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展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 新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一 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二 通过开展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解说 在上学年,我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