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 1力》导学案

发布 2023-01-03 00:33:28 阅读 3800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磁铁吸引铁钉,吸引就是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施力的,另一个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

现在请指出图中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结论:力是。

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

1、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

2、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练习: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演示:教师通过绳子拎起一个茶杯)茶杯所受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活动并感受:

1、两手相互挤压2、手用力拍桌子。

3、用手压笔尖4、用手拉橡皮筋。

讨论: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反馈练习: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a、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表明了什么规律?

b、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三、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⑴:用手拉橡皮筋实验⑵: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实验⑶:用手将弹簧拉长。

演示拉弓、踢球等现象。

分析得出: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

学生活动:你能利用你课桌上的东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案 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第一节力。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温固学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预备知识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只要有其中一项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说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 3力的平衡》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3力的平衡 导学案。难点 二力平衡的实验设计。温馨提示 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 带来帮助!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两种状态,但是课桌上的书和文具是静止的,它们真的不受力吗?2.手提书包在空中静止,突然松手,书包落下。此现象说明了什么?作出合理猜想,设计实验 二力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 3滑轮》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滑轮 导学案。课前热身 1.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2.使用定滑轮不但可以改变拉力的3.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4.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因此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