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的教学教案语文版

发布 2023-01-02 07:15:28 阅读 8000

《曹刿论战》教案教学目的。

1.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2.了解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论述及其指挥作战的才智。教学设想。

这段文章,***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这段文章中有很可值得学习的东西。

这段文章是《左传》中的一段名文,记述了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记下了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著名论述以及曹刿如何指挥鲁军打败齐军的史实,描写了曹刿的军事才智和作战指挥才能。其记事有详有略,内容重点突出;先言战斗进程概况,后明战斗进程何以如此,文章主旨显明。本文在内容、写作方面的这些特点,教学中要讲清楚。

逐句逐段讲解课文。在懂得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加强诵读练习。

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1.解决字音、句读。2.训练诵读能力。

3.了解曹刿关于什么是战争胜利的保证这个问题的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左传》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刿论战》。这段文章,***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

这段文章很值得我们一学。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这部书特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本篇作了简洁而生动的记述,学完后大家会对之有个了解。现在,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指导”和注解①念一遍。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刿(gu间(ji弗(fú徧(bi帛(bó孚(fú辙(zh轼(sh竭(ji靡(mǐ四、学生朗读课文。

先提出朗读要求:1.字音准确。2.句读正确。叫一名同学朗读第一段,再让全班同学齐读第。

二、三段,读毕酌情讲评。五、讲解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

齐读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第一段主要写什么?”齐读毕提问一二名同学,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2.词语、句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用心爱心专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十年”:

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师”:军队。

“伐”:兴兵攻打。“我”:

指鲁国。相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所以其书用鲁君的年号记事,称鲁国为“我”。“公”:

鲁庄公。“将”:打算,准备。

“战”:作战,迎战。“请见”:

请求拜见庄公。“其”:他的。

“乡人”:同一个乡的人;“乡”: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相传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有权位的贵族。“谋”:

筹划,考虑。“之”:代抵御齐师之事。

“间”(j参与。“焉”:兼词,于此。

“鄙”:鄙陋,指目光短浅。“未”:

不。“远谋”:深远谋划。

“乃入见”:于是入朝拜见庄公;“乃”:于是。

“问:‘何①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②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①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③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④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⑤以一战。

战则请②从。’”何以战”:依靠什么去打仗;①“以”:

拿,依靠。“衣食所安”:衣食这类用来安生的东西;“所”,这里指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安’:

安定。“弗”:不。

“专”:专有独占。“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必”:一定;②“以”:把。

“对”:应答,对答,一般用于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或晚辈对长辈。“小惠未徧”:

这些微小的恩惠没有遍施及一般人(国君的这些赏赐只有国君左右的人才能得到);“未”:没有;“徧”:同“遍”。

①从”:听从。“牺牲玉帛”:

祭祀用物;“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玉器,珪璧之类;“帛”,丝织品。

“加”:超越,这里指谎报,虚报。“必以信”:

一定用诚实不欺的态度对待神灵;③“以”:用;“信”:诚实,不欺。

“孚”:诚信感人。“福”:

降福,保佑。“狱”:诉讼案件。

“虽”:虽然。“察”:

考核,明察。“必以情”:一定依照实情处理;④“以”:

按,依照;“情”情况,实情。“忠之属也”:这是尽心尽意处理政事一类的表现;“忠”:

忠诚;“属”种类。“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点打一仗;⑤“以”:

凭借;“以”后省略“之”。“战则请从”:如果迎战,那就请允许我跟随您一道去御敌;“则”,就;②“从”,跟随。

3.内容。

提问一: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讲解:第一段主要是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写曹刿对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保证战争胜利这个问题的看法。

提问二:曹刿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他否定了鲁庄公的什么看法?

讲解:曹刿认为要得到“民”(庶民百姓)的支持才能保证战争胜利。在鲁庄公作出第一个回答后,曹刿就提到了“民”的支持,“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当鲁庄公说到办案子一定合情合理时,曹刿便明确肯定道:“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在曹刿看来,办案合情合理,符合百姓愿望,如此处理政事,能够得到百姓支持,具备这个条件,就有了战胜敌人的保证,因此他明确断言:

“可以一战。”曹刿否定了鲁庄公的两个看法:一是他能得到左右朝臣的支持以取胜,一是他能得到神灵的保佑以取胜。

要注意,曹刿否定鲁庄公的第二个看法是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诚信不能使神真正信任,神不会保佑的,并不是说神的保佑没有用,他不是在否定神的保佑。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

2.整理第一段中重点实词的意义,虚词“以”的不同用法。

3.思考:①第。

二、三段各写什么?②这篇文章写出曹刿的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1.了解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智。

用心爱心专心。

2.总结实词、虚词。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作业。二、讲解课文。第二段。

1.全班同学齐读第二段。

读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第二段写什么?”读毕提问一二名同学。2.词语、句子。

公与①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②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③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④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①“之”,代曹刿。“于”:在。

“将”:欲,打算。“鼓”:

击鼓,古代作战击鼓以发起进攻。②“之”:助词。

“可”:能,可以。“三鼓”:

三次击鼓,即三次进攻未能奏效。“矣”:语气词,表示肯定。

“败绩”:军队溃败。“驰”:

驱车进击。③④之”:代齐师。

“其”:代齐师。“辙”:

车轮的行迹。“轼”:车箱前扶手横木,这里意为扶轼。

“遂”:于是。“逐”:

追击。3.内容。

提问:第二段写什么?(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作答)

讲解:第二段写长勺之战的战斗经过,写曹刿是如何指挥鲁军打败齐军的。第三段。

1.叫一名同学朗读。

读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这段主要写什么?”2.词语、句子。

既克,公问其①故。对曰: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②故克之。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③故逐之。”“既克”:在战胜齐军之后;“既”,已经;“克”,战胜。

“其”:代战胜齐军。①“故”:

原因,缘故。“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①②夫”(f语气词,置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使士气振作起来;“作”,兴起,这里是使动用法。“再而衰”:

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下来;“再”,第二次。“竭”:尽,没有了。

“彼竭我盈”:齐军的士气没有了,我军的士气正旺盛;“彼”,代齐军;“盈”,充满。②③故”:

因此。“测”:猜测。

“伏”:伏兵。“靡”:

倒下。3.内容。

提问:这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讲解:这段主要写曹刿谈这次战胜齐军的原因何在。

全文内容提问:这篇文章写出曹刿的什么特点?(提问两三名同学)

讲解: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已,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写道:“春秋时候,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用心爱心专心。

实词总结(从略)虚词总结。

以①拿:依靠。“何以战?

”②把:“必以分人。”③用:

“必以信。”④按照。“必以情。

”⑤凭借。“可以一战。”之①代词。

“肉食者谋之”(代事);“公与之乘”(代人);“故克之(代齐军)。②的。“小大之狱。

”③助词,无义。“公将鼓之。”省略句式:

“(曹刿)乃入(朝)见(庄公)”(省略主语、宾语);“民弗从(之)也”(省略宾语);“必以(之)分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宾结构的宾语);“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谓语、主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

完成课后练习。[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季,齐**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

和他同乡的人对他说道:“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回答道:

“有权位的识见鄙陋,不能深谋远虑。”曹刿于是入朝拜见庄公。曹刿问庄公:

“您靠什么去和齐打仗呢?”庄公说:“衣食这类使人安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这些东西分给臣下。

”曹刿应答道:“这些微小的恩惠没有遍施于众,庶民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

“祭祀用的牺牲玉帛,我不敢虚报,一定如实告神。”曹刿应答道:“这些小信用不能让神深受感动,神不会降福于您。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细察,但是我一定合情合理处理。”曹刿应答道:

“这是尽心尽意处理政事的表现,凭借这点可以和齐军打一仗。如果迎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道去御敌。”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交战。一开始,鲁庄公想要击鼓发起攻击。

曹刿说:“不行。”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未能奏效。

这时曹刿说:“可以击鼓了。”齐军大败溃退。

鲁庄公想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行。

”他走下战车,察看了齐军的车辙,登上战车,凭轼遥望溃败的齐军,然后说道:“可以追击了。”于是挥师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以后,鲁庄公问曹刿战胜齐军的原因何在。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振作旺盛;第二次击鼓进攻,士气便衰减低落;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全都没有了。齐军已经完全没有了士气,我军的士气正旺盛高涨,因此我军打败了齐军。大国的情况难于揣测,怕他们设有伏兵。

我看到齐军的车辙纷乱,又望见齐军的战旗倒下。(确认齐军是溃败)因此才去追击齐军。”

用心爱心专心4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17 曹刿论战。1 给加点的字注音。曹刿请见 又何间焉 小信未孚 牺牲玉帛 小惠未徧 登轼而望之 夫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 2 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 下列句子中 之 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维度a基础知识。1 曹刿论战 这篇文字选自 齐师伐我 中的 我 指。2下列句中的 属 与 忠之属也 中的 属 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神情与苏 黄不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句正确的一项是。那些小小大大的监狱,即使不能...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正确辩析课文中疑难字 词 句的意义 2 加深对古今异义现象的认识 二 能力目标 1 加强朗读训练 2 复述课文 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 情感目标 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从而正确的认识战争。教学重点 疏通文章并能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战争胜败的原因分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