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觅旅,瀑语无痕。
教学设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游记单元,学生对游记的认识没有任何积累。本节课意在通过阅读《三访雁荡山》、《壶口瀑布》两文,让学生充分了解游记特点,并且体会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的区别,最后以“三个一”作结,让学生形象地体会游记特点的同时,也掌握了阅读游记甚至是书写游记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壶口瀑布》
主题丛书《三访雁荡山》
学习目标:1.了解游记特点。
2.感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一导入。
师: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想去看看吗?)“旅行是心灵的阅读,阅读是心灵的旅行。”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起去寻踪觅旅,聆听瀑布的声音。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游记特点。
2.感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活动一寻景。
师:蔡元培曾说,天下之瀑十有九,最好唯有大龙湫。(出示ppt**)大龙湫以其190余米的落差被称为“中国瀑布之最”。
三访雁荡山》中有这样的句子:
ppt出示《三访雁荡山》中的句子。
大龙湫是雁荡最著名的瀑布。”
真没想到,三访龙湫,龙湫竟以三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出现。它有雄伟粗犷的一面,有潇洒素淡的一面,有娇媚多姿的一面。”
快速浏览《三访雁荡山》
出示问题:作者三访大龙湫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看到了哪一姿态的龙湫?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温馨提示:注意从描写大龙湫的语句中筛选关键句,提取关键词。
学生自由回答。
并且引导其感知是从哪个视角**龙湫。
小结:我们一路寻踪觅旅,在不同的时间、到了不同的位置、领略了龙湫不同的风姿。(板书:至见)
设计意图:通过指向性地阅读《三访雁荡山》,让学生初步感知游记的“所至”、“所见”。并且体会景物描写中词语的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及调用各种感官的精妙之处。
师:我们依然要寻着梁衡的足迹,见他所见,去欣赏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根据刚才所学,我们将按照怎样的思路阅读《壶口瀑布》呢?哪位同学设置一个问题?
四。活动二赏景。
默读《壶口瀑布》
1.出示问题:什么时间、什么位置、看到了怎样特点的壶口瀑布?学生默读后,以组为单位交流,与全班分享。
各小组可以一人汇报、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小组展示。
师:两位作者同是描写瀑布,他们的观察角度是否一样?
2.《壶口瀑布》与《三访雁荡山》两篇文章,作者对瀑布的观察角度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后明确,《三访雁荡山》是在同一地点的同一视角观察;而《壶口瀑布》是在同一地点的不同视角观察,有视角的转换,即定点换景。
设计意图:在阅读《三访雁荡山》的基础上阅读《壶口瀑布》,通过抓关键句去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循序渐进,增加对游记的认识,并且对比两文的观察角度,体会移步换景与定点换景的区别。
师:在这寻踪觅旅间,我们既领略了“凌虚起白烟,玉龙飘忽下”的大龙湫,又感受到了黄河咆哮送激流,汹涌澎湃入壶口的雄浑。瀑语无声,正是作者赋予了它灵性与生命。
那么在刚才的阅读中,透过字里行间,你是否读到了作者的所思所想?
五。活动三悟景。
出示问题: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师板书:至见感。
小结:瀑过无痕,但作者却情寓其中。其实这两篇文章就是游记,你了解游记了吗?
生自由回答。
小结: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集游踪、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观感三位一体。 每一篇游记包含着作者的三个一:
一双足:行至何方。
一对眸:望见何景。
一颗心:有感何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所至”、“所见”的基础上,体会“所感”,这样就了解了游记特点。并且形象地概括出“三个一”,不但认识游记了,也会阅读游记了。
六。推荐阅读。
阿来《尘埃落定》
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
设计阅读:鼓励学生去阅读游记,扩大其阅历,实现其海量阅读。
教学反思:对学情的高**是我课前准备时存在的问题。当学情与自己所设想地存在差距时,陷入恐慌之中,有些紧张,甚至语速加快、课堂的流畅性欠缺。
课堂本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经历了如此“大舞台”的历练,未来对主题的设定、文本的理解、整合点的选取、面对各种学情的淡定等诸多方面,都会多了经验与智慧。
点评。这节课是现代游记散文阅读课,吴慧敏老师选择的文本是《壶口瀑布》《三游雁荡山》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体裁相同,描写的对象都是我国著名的瀑布,参互比较阅读,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这正是语文主题学习追求的目标。
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根据学情、教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这节课学习目标单纯简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节课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剃度,便于学生学习思考。
教学环节的安排流畅自如,紧扣游记散文的特点,按照“寻景”“赏景”“悟景”依次展开,脉络清晰简约。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阅读时间,而且阅读方式多样,体现了学科特点。以上这些都是令人称道的。
这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预设有余,生成不足,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看不到资源的生成。此外,从学生的反馈来看,目标达成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3.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或在看到**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教师**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
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
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目标导学三: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语气应该由平缓渐渐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2.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黄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请学生发言)。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
明确: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z#xx#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壶口瀑布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17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 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2 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 教学反思。在结束 壶口瀑布 的公开教学后,我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告诉自己 公开教学已经结束,该放松了 另一方面,我却觉得有一块更大的石头压在自己心上。壶口瀑布 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 多姿多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17 壶口瀑布。一 教学目标。1.积累并运用词语,识记作家作品。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 壮阔的气势。教学重点 3.品味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和骈散结合 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4.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激发热爱祖国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