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2-27 21:40:28 阅读 3670

第十四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册教材的开篇语——《生物的命名和分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简单、必要的生物分类是十分有用的,这也能够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更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也是本章节《生物的多样性》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后面知识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设计思想:

本章内容以概念为主,不容易记忆和理解。因此选区大量资料作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对生物进行分类,也可以考核学生的理解情况。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知道生物命名的正确方法,理解命名的意义。

2) 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3) 让学生知道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称。

2.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几种常见动植物的分类,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归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生物命名和分类工作严肃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 重点: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以及生物五界的名称。

解决方法: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2. 难点:生物命名的正确方法,理解命名的意义。

解决方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五、 教学**:

1. 圆白菜的**。

2. 超市地图。

3. 各种生物的**。

六、 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一、 生物的命名。

二名法 = 属名 + 种名。

二、 生物的分类。

1. 分类依据: 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亲缘关系。

2. 等级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

高低。三、 生物分类。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动物界。

七、 教学过程。

附录1: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

人为分类法:是人们从自身需要出发,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不考虑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例如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沙生生物。

或将植物分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等。

自然分类法: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生物界自然演化过程中生物彼此间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既符合生物系统发育的原则。这是因为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际反映。

所谓系统发育是指任何分类单位的起源,即进化的亲缘关系。

附录2:人科。

物种分类: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兽亚纲->真兽次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猿亚目)->人科->-

分类简介:体毛退化,身体直立,手足分工, 前肢解放出来成为劳动的器官,后肢支持身体和担任行走功能。大脑高度发达。

人次分类地位上属于人科人属人种,全世界人类都属一种,即现代人。人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的共同祖先是1—2千万年前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森林古猿。人是由猿进化而来,但又本质上区别于一切动物:

人类的手转变成为劳动器官,能制造工具,有语言,能进行逻辑性的思维和过着社会性的生活。

附录3:丹顶鹤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分类教案

生物的分类 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 2 了解生物的分类单位 3 初步学会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生物分类 4 制作简单的检索表 2 过程与方法。1 理解分类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运用分类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分类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

北京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16 1传统生物技术的应用学案

传统生物技术的应用。学习目标。1 明确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发酵作用的关系。2 认识食品腐败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学习重点食品发酵的原理。学习难点食品发酵的原理。学习预热。做馒头时,常常用温水和面,并在面团中加入一些酵母菌,一段时间后,面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体积变大 有气泡松软等。在我们这个地区...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2 1《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1节生物的分类。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 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说出生物分类的意义 概念及依据,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2.通过阅读文本 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说出生物分类原则 等级和基本单位,编写检索表。教学重点 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