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观察和饲养蚯蚓》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2-27 20:26:28 阅读 3356

一、教学背景:

蚯蚓是学生比较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整个身体柔软,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没有眼,但有感光细胞,运动方式为蠕动,主要靠身体内的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及刚毛的配合完成。

二、设计思想:

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要做好这个实验,关键在于学生饲养好蚯蚓,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教材旨在通过通过学生平时熟悉两种陆生动物(蚯蚓和家兔)为代表的观察和研究,说明陆生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教材所蕴藏内涵和外延,以利于教学。所以,本**实验应该是从提前安排学生在校外采挖蚯蚓开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了解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特征;

3、通过学生采集和饲养蚯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适应的生物学概念;

4、通过饲养蚯蚓,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运动、呼吸)

2、难点:蚯蚓运动快慢比较实验、刚毛及粘液的作用。

五、时安排:1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采集蚯蚓(强调学生外出采集蚯蚓时必须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

2、并要求给蚯蚓一个舒适安静的家,教师向学生介绍观虫器的制作方法(①取大小矿泉水瓶各一个,用剪刀剪去上半截;②将小矿泉水瓶置于大矿泉水瓶之中;③在矿泉水瓶内加一些土壤,注意土壤湿度)要求学生自制观虫器,写好观察笔记,(学生在家饲养蚯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观察的过程,但学生观察可能无序,作为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顺序,并提醒学生真实填写好观察日记)

3、观察内容由老师提示在观察饲养蚯蚓时注意以下问题:①你在什么地方采集到蚯蚓的?②土壤的水分、土质情况如何?

③根据采集地点分析蚯蚓生活的环境怎样?④你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时间如何?⑤蚯蚓吃的是什么?

学生自我完成,回校上进行交流。

4、上时学生展示①自制的观虫器;②学生交流观察笔记。(教师注意及**价和表彰)

教师提问:①根据你饲养蚯蚓的过程请回答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你的依据是什么?

②你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对蚯蚓进行观察时一般是在什么时间进行观察的?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观察,主要是因为蚯蚓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③你是用什么喂养蚯蚓的?你发现蚯蚓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④你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体会和心得要以大家分享?

⑤有没有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蚯蚓死亡的?如果有,你可以分析蚯蚓死亡的原因吗?

6、各小组检查实验桌上实验器材:活蚯蚓、棉球、放大镜、玻璃板、粗糙的纸、秒表、直尺、自制饲养蚯蚓的实验装置的材料和用具等。

7、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方式观察。

老师讲明要求后然后各小组进行观察实验。

第一是观察顺序,阅读观察提纲;

第二是操作注意事项;

第三是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做好记录;

第四是注意操作步骤。

1)外形观察:

下面是观察提纲(每小组有一份)

如何区别蚯蚓的前、后端?如何区别蚯蚓的背、腹面?

组成蚯蚓的身体结构:外形如何?请用几何语言描述。整个身体是如何构成的?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的?

蚯蚓的环带在什么地方?请描述其特征。数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用手轻轻触摸蚯蚓的身体的体壁和体表,体会是否有黏滑的感觉?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粘液对蚯蚓生存有什么意义?

把蚯蚓放在手心或者手背上,体会蚯蚓在上面蠕动时自己的感觉?仔细观察蚯蚓是如何运动的?

用手指回触摸蚯蚓近前端腹面体节,是否有粗糙不平的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腹面,是否看到一些小突起?(刚毛)猜想这些刚毛的作用可能有什么作用?

2)运动观察:

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其蠕动状况,并记录蚯蚓前进一定距离所用时间,同时注意观察蚯蚓身体是如何交替收缩的?

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蠕动状况?并同时记录在相同的时间内蚯蚓前进的距离。

比较二者运动的快慢,思考为什么?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提示学生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拭蚯蚓体表,保持其体表湿润。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实验完毕,将蚯蚓带回家继续饲养和观察或者放回自然环境之中,爱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结果分析:老师引导,学生总结:

1) 蚯蚓的生活环境: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之中;

2) 生活习性:昼伏夜出。

3) 主要食物:植物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

4) 运动方式: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 身体结构: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所以叫做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动物躯体运动更加灵活。

6) 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完成。

7) 蚯蚓穴居的原因:动物生活都需要一定的温度,由于蚯蚓不能保持恒温,所以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

**结论: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七、后反思。

蚯蚓是学生比较熟知的一种小型陆生动物,但其实很多学生对其了解还不是很深透,通过指导学生对蚯蚓的**,使学生了解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是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些重要的科学事实就是通过观察得到的。观察也是一种**。所以,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培养,因为学生观察动物行为特征时的方法暂时还不十分仔细和专业,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为了避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主观臆测和出现观察偏颇,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之前就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就是每次只观察一种行为,第二所观察的行为特征应事先有明确的说明,第三就是观察时要善于捕捉和记录,第四就是采取时间取样的方式进行。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1)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反,蚯蚓在糙纸上的运动比在玻璃上慢,(糙纸较干,蚯蚓被粘在了纸上)。实验步骤让学生产生是不是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累了,所以才比玻璃板上运动慢。

(2)实验中所用玻璃板干燥时,蚯蚓也可以在玻璃板上较快运动。3、实验过程中的两次运动是分开做,学生缺少对照,很难进行比较。从以上情况看,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简单、步骤不够严谨、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

改进方法:用玻璃条做两个玻璃槽(可保证蚯蚓基本沿直线运动),在玻璃槽的一个外侧面贴上自制标尺,一个玻璃槽的玻璃板上撒一层水,让玻璃板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才能保证玻璃板的光滑。让蚯蚓先在撒水的玻璃内运动,通过标尺观察并记录一定时间内蚯蚓运动的路程,再在另一个玻璃槽内铺上一层糙纸,用水把纸充分打湿,让蚯蚓在纸上运动,观察并记录其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在玻璃板的运动情况进行比较既可得出结论。

改进之后,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玻璃槽上贴的标尺则有助于观察比较蚯蚓的运动。同时改进后的实验避免了实验条不统一,步骤不够严谨,缺少对照等不足,使实验更具可行性。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环节动物观察蚯蚓

饲养和观察蚯蚓学生实验 导学案。一 实验目标 1 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3 观察蚯蚓的运动。二 实验重点。通过对蚯蚓的观察,分析动物在运动 呼吸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三 实验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 生物与其生活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细菌和真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细菌和真菌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2.识记青霉 曲霉的形状结构 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青霉 曲霉的形态 颜色,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章...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细菌 真菌和病毒 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 真菌和病毒 细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从细菌的形态 结构 生殖方式 营养方式 对自然界的意义 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在知识方面,细菌的形态 结构只涉及到显微结构 生理只包括 腐生 寄生三个概念,教材还讲了物质循环 生物固氮这两个土壤微生物学的重要主题 在知识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