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10《组歌》教案

发布 2022-12-26 21:59:28 阅读 9624

八年级下册10《组歌》教案。

教学目标】注重朗读和学法指导,感受两首散文诗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借物抒怀”的写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他修辞手段,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的乐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散文诗。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的《祖歌》。(板书)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

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2024年发表**《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

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2024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

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

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听读《浪之歌》,要求:听准字音,体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出声朗读《浪之歌》,力求读准字音,把握语气语调。指名读诗,纠错。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

1.思考:请你结合文句谈一谈你所体味的海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请以“从……中,我读出了……的浪”的句式说话。

四。融入背景、体会情感1.海浪和作者是什么关系?2.介绍写作背景(师生交流补充)3.**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总结学法(多**显示)六。学以致用,学习《雨之歌》

1.结合《浪之歌》的学法,小组合作学习《雨之歌》2.师生共同交流欣赏。七。课堂总结“借物抒怀”,八。积累词句。

将你喜欢的词句加以记诵。十。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

语文八年级下册10组歌说课稿

10 组歌 说课稿。一 教材简析。组歌 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全部是散文诗。本文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组歌 中的两篇。这两首散文诗都采用拟人手法,其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两文的想像都是紧贴着事物的自然物理特征而展开的。语言优美 典...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导学案

教学目标。1 朗读与细读相结合。2 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3 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重点难点。通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1 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教案新人教版

组歌。一 课文导入。简介诗人纪伯伦 1883 1931 黎巴嫩诗人 散文作家 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 希克玛 睿智 学校学习阿拉伯文 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 真理 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 叛逆的灵魂 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