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诗词赏析训练

发布 2022-12-26 12:02:28 阅读 7805

5、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填写内容、字、词、短语、单句。

(1)诗中热情地赞美了和也透露出。

(2)全诗切“望”字来写,前三联分别写了的所见,尾联表达出作者心底的_。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

③首联中,“_字写齐鲁的绿色,是的结果;“ 两字,是绵绵不尽之意。这两句用手法,表现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领联中“造化钟神秀”写泰山的___用的是_(虚、实)写,这是诗人的阴阳割昏晓”写泰山的 ,用的是 (虚、实)写,其中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形象的一个字是“ ”

(5)颈联写白天及黄昏的景象,“_两个词,是诗人抓住景物的细节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2.赏析“割”字用得好在**?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哪两层深刻的含义?

6、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填写内容、字、词、短语、单句、内容。

(1)这首诗集中表达了 、 之情。

(2)首联写望中所见。“ 与与“”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触目惊心。战乱破坏性之大,表明城中无物的一个短语是“ ”表明无人的一个短语是“ ”

(3)领联用了以乐写哀(移情于物)的手法。其中“ ”一词承上,“_一词启下。

(4)尾联中写“白头”稀疏程度深的一个短语是“ ”其苍老之态可见。

(5)诗中表现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凄然的一个字是“_”

(6)诗中一个“_”字,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之情以外在动作表现出来了。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抵万金”有何表达作用?

7、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填写内容、字、词、短语、单句、内容。

(1)王维出使的季节是_,最能反映这一季节特征的一句是“ ”

(2)首联中,表现诗人轻车简从,暗示此次出使实为贬滴的一个词是“ ”

③领联中,写出诗人所见之景的两个词是“_”和“_”从感情上看,诗人是将自己比作“_”这样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_ 的思想感情。

(4)颈联刻画塞外风光。“_一词描写烽火台上那一缕白烟的醒目,写出了其神韵。“_字写孤烟的形态,使景物显得单纯洁净,直入人心。

写出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上黄河杳无尽头的一个字是“_”用平实的笔法写出落日形态的一个字是“ ”

2、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1)请描写出诗句展现的画面。

(2)这幅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8、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填写字、词、短语、单句等。

(1)本诗描写了时所见的景色,抒发了 __之情。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首联侧重于叙事,领联颈联重在 ,尾联含蓄__。

(2)首联扣诗题,交待了此行的 。

③领联描写了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其中,写出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视野中消失的情景的一句是字将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4)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美景,一幅是 ,一幅 。时间由__到黄昏。该联中“_”的短语,极生动形象地描写天边云彩变幻多姿所构成的一幅绮丽图画。

(5)尾联中“_”字最能表达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2、赏析“随”字用得好在**?

八年级下诗词赏析

八年级语文复习导学稿 诗词鉴赏 一 姓名班级。一 饮酒 1 饮酒 的作者是 字 名朝诗人。2 解释词语。1 结庐2 南山3 真意 4 欲辨已忘言 3 如何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句话的含义?此 指。真意 指。4 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5 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

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姓名

一 春望 杜甫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观山河到观城。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句中的 破 深 二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这两句写春望所见。一个 破 字,视野所见,令人怵目惊心 一个 ...

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题

25 杜甫诗三首。一 望岳 贷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此入归鸟。会当林绝顶,一揽众山小。根据 望岳 回答下列问题。1 诗题叫 望岳 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 望 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 望 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