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案设计。
蜡烛》以散文章法构筑画面来显现作家的主观情绪。这类**同样离开了情节的框架,作家精心准备了一幅画面,画面可能是一个人很短时间内的生活内容,透过画面,我们却可以看到他一生的生活状态或心灵状态,体味出作家对叙述对象的主观情怀和爱憎情感。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蜡烛》教案设计。
认知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2、体会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重点难点: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第1页。二、整体感知。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
第2页。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第3页。板书设计:
母亲的眼泪戴黑色的围巾老妇人红军战士。
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背影》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 背影 教案设计。背影 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 背影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掌握 狼藉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等词语的音形义。2 领会本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背影》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 背影 教案设计。背影 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 背影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掌握 狼藉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等词语的音形义。2 领会本文...
雪》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朗读品味,把握课文思路,概述江南雪 朔方雪的特征。2 比较 领悟作者对南北不同景的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3 练习仿写,内化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 1 重点 品析雪景,概括两方雪的特征。2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验作者情感。问题预设 1 部分学生可能对江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