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8《观潮》导学案。
一、目标呈现。
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学习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学习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资料链接。1、 介绍作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二、预习热身。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雷霆( )杨诚斋( )
艨艟( )如履平地( )
倏尔( )一舸无迹( )
善泅( )僦赁( )
罗绮( )鲸波( )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吞天沃日。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乘骑弄旗。
4)标枪舞刀。
5)如履平地。
6)虽席地不容闲。
7)人物略不相睹。
质疑问难。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下面,待在小组内解决或交由全班讨论。
三、活动**。
活动一。1、反复读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2)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活动二。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
2、 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束在“烟消波静”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4、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四、盘点提升。
钱塘江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的壮观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搜集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五、我的收获。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 第22课《短文两篇》 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2 短文两篇 导学案。陋室铭。一 目标呈现。1 积累文言字词 识记文学常识。2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4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9 湖心亭看雪 导学案。一 目标呈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虚词。2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 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 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2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3 赏析课文融叙事 写...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 第27课《短文两篇》 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7 短文两篇 导学案。一 目标呈现 学习目标。1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 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3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学习重点 难点。1 品味作品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