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发布 2022-12-23 09:21:28 阅读 6386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八二部薛晓东。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独立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习生字词,掌握本单元至少32个生词,能够准确读写应用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

2、养成默读课文的习惯,能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准确把握课文中的主要信息。

3、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学习说明文中如何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能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这篇说明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但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

3)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六年和中学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开始发展成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长。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的满足,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造成他们在性格上既有活跃的一面,也有内敛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一套较宽松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1、认真读课文,能准确读写文**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评价任务。

1、书写检测“推崇古朴匀称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读课文,结合说明文特征能准确指出《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指出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演讲,导入新课。

2、预习检查: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作家作品的认识。这一环节以学生自己讲授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点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一环节可用多**检测)

3、结合课文导读,自主学习(多**投影导读目标,学生依照目标朗读课文,讨论作答)

1)、了解对象:说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说明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3)、品味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过朗读训练,结合导读目标,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初步领会说明文文体的特点。)

4、合作**:

1)、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有很多,文章为什么只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

5、展示点拨。

6、巩固检测。

四、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核舟记教学目的 1 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 周密 生动。2 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 核舟模型 或幻灯 核舟 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教学时数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桃花源记 教案。一 导入 谁来解释一下 世外桃源 的含义或举例说明其含义。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 另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注 根据学生的解释来揭示课文。二 整体感知 a 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缤纷 豁然开朗 平旷 俨然 阡陌 垂髫 怡然自乐 诣 b 结合注释初步翻译课...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适用于人教版第四册。苏州园林 一 教学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 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二 难点 重点分析。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分析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