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
一、 导入
谁来解释一下“世外桃源”的含义或举例说明其含义。
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注:根据学生的解释来揭示课文。
二、 整体感知
a) 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缤纷( )豁然开朗( )平旷( )俨然( )
阡陌( )垂髫( )怡然自乐( )诣( )
b) 结合注释初步翻译课文。(注:重点朗读课文和理解下列词语)。
缘、远近、异、复、鲜美、落英缤纷、之、初、极、其、豁然开朗、旷、属、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乃、具、要、咸、云、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是、无论、延、去、不足、道、志、及、诣、遣、欣然、规、寻、问津
三、 局部品味:
1、 导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
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 论本段文字的相关内容。
1)、本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描写桃花源的外景。并要求学生找出桃花源外景的句子》
2)、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晋…武…缘…忘…忽…夹…中…芳…落…渔…复…欲…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回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提示: (感想:a、有山有水,人杰地灵。
b、心情舒畅、愉快、惬意。c、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一种虽处山外,却身在世外之感。
推断:a、有人。b、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由此而引出第二段的学习。)
3、 引导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
4、 理清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中的地点转移,并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本段文字:
景:土地…
林尽水源…山…口…
人:其中…
5、 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
通过讨论,板书如下)
对比) 只有父子之分 | 有君臣之别,贵贱之分
只有和平劳动无兵火征战 | 为私利而荼毒生灵、鱼肉百姓
自劳自食、和睦相处 | 你争我夺、尔虞我诈
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7、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要到这里居住呢?
讨论后,引入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a) 引导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
内容从略)
8、 请按“初识?所闻、所感?离开”分层次,并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这段文字。
初识 ??见…乃…问…具…
所见所感?村…咸…自…率…不…遂…问…乃…无…此…余…皆…
离开 ??停…此中……道也
9、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花源的人为什么叹惋?
提示:a、可以用文中的话语回答
b、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怎样的时代?(魏?时期,战乱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为外边世界的动乱、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c、从这里我们可知:作者虚构的这个宁静安乐的环境、美好的风俗、淳朴的人情,是为了寄托作者的那种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的理想。
d、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生哲学和隐居田园而过着清贫生活的思想境界。(注:
由“此中人”是那些淳朴百姓的化影,他们叹息我的生活不如乡村的美好生活。从而可以推断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原因。)
四、 教学反馈
略)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
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
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
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1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爱莲说》 (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核舟记教学目的 1 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 周密 生动。2 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 核舟模型 或幻灯 核舟 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教学时数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中国石拱桥 教学设计。八二部薛晓东。一 目标确定的依据。一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 能独立运用字典 词典等工具书学习生字词,掌握本单元至少32个生词,能够准确读写应用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2 养成默读课文的习惯,能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准确把握课文中的主要信息。3 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学习说明文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老王
3 生 读课文。三 点拨导思。一 评说老王 师 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 老王是一个 的人,表现在 的形式表达出来。生 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 破破落落的大院 塌败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