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诗四首》教案 八上

发布 2022-12-22 04:47:28 阅读 9421

《诗四首》教案。

编号:主备人:赵千红随备人:课型:时间:教学目标:

1、朗诵这四首诗,要求能够正确背诵、默写。

2、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背诵、默写这四首诗。教学难点: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归田园居》

1)陶渊明及其《桃花源》(2)熟读《归田园居》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①种豆的地点以及劳动成果②劳作的辛苦与执著③自己的田园之乐。

3)学生发挥想象本文描写了什么场景?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表面上写劳作之乐,实际上“愿”有它的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4)联想:

鄙弃官场生活的诗文语句联想。a、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鱼不须归。b、柳宗元的《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c、刘禹锡《陋室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诗歌特点:平淡自然,不见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统一起来,形成了陶渊明的艺术特点。(二)《使至塞上》

a、背景:开元25年(737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疆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使崔希逸。

b、诗歌内容:

所行: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所感: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诗人觉得自己就象“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所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诗人的传神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所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将官在燕然前线,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是诗歌却在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第1页共2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渡荆门送别》(从表达方式入手)(1)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表现:首联:叙述,交代起因。叙事。

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绘景物的变化。写景。

颈联:通过两幅画来形容江上的美景。写景末联:发出深沉的乡情之叹。抒情全诗运用古诗深沉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

2)学生赏析本诗以“我最喜欢………这一句诗”为句式说话。(二)教学《登岳阳楼(其一)》

教后思:第2页共2页。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

诗四首 创新学案。年级 八年级科目 语文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前两首诗 2 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难点 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读一读。1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荒秽 草木长 燕 然逢侯骑 荷 锄属 国汉塞 无违 2 结合注释,读懂字面的含义。3 课...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

30诗四首。学习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设想 诵读品味,感悟提升,审美情趣。归田园居 一 作者生平,交流引读。陶渊明 略 二 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 读一读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诗四首 教案。知识目标 1 朗读背诵前两首诗。2 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对诗的理解能力。德育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的感情。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前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策略方法 朗读法教学 录音机教学设计 课前二分钟演讲。学习 归田园居 学习 使至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