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7课《背影》教案

发布 2022-12-20 11:23:28 阅读 5307

7.《背影》教案。

学习目标:1.体会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刻画父亲背影的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

3.理解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的写法。

学习重点:体会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和理解描写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2024年11月22日—2024年8月12日)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东海,定居于扬州。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如:《 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荷塘月色》、《背影》等等,至今仍被后人咏诵不已。

特别是《背影》一作,深刻的父子之情,是现实社会的一股暖流。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重点。

三、前提测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差使( )交卸( )赋闲( )踌躇( )迂腐( )栅栏( )颓唐( )

琐xi蹒shān ( zhǔ( 托狼( )jí chān ( 扶

2、根据后面提示,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填写词语。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 )失业在家)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 )的笑。(神色、态度不自然)

他死时,前来( )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 )了一会。(犹豫不决)

四、听课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思考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

正面描写:直接刻画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周围的事物或借助别人的反应来侧面突出人物。

本文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与叙述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文中四次写到背影,描述的是父亲的背影。

五、思考与**。

1、请你朗读第一次描写背影的语句。你认为哪个关键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把它画下来。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其中“最不能忘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念之情。

2、朗读第二次描写背影。你认为作者的观察点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珊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作者是在火车上观察车厢外到那边月台买橘子的父亲,距离应该是较远的。

3、试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分别用了哪些词语?

穿戴: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

动作:蹒珊地走攀着慢慢探身向上缩穿过爬上微倾。

4、文章第 6 段买橘送行,具体写父亲的背影,很感人。这一段是分几层来写的?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第一层:写父亲执意要给儿子买橘子。

第二层:写父亲过铁路买橘。

第三层:写买橘回来。

第四层:写父子依依惜别。

5、第一层:写父亲执意自己去买橘子。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明确:他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于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

6、第二层:写父亲过铁路买橘。

1)“他往车外看了看”,后来“我”也看了,两人看的是不是一样?为什么对父亲的看写得很简略,而“我”的看却写得较详细?

明确:父亲只是看看有没有橘子可买,而“我”呢,不仅看到有卖东西的人,而且看到要过月台,穿铁道,爬上爬下很不容易。本来想不让父亲去的,可是“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这一层写出了父亲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拳拳爱心。

7、第三层:写买橘回来。

父亲放好橘子,“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

明确:其实,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穿过铁道,爬上爬下,也确实比较艰难,但是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尽管这轻松的样子是装出来的。

但也表明他为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8、第四层:写父子依依惜别。

在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这时仍在惦念看儿子旅途的安全。

“进去吧,里边没人。”儿子送父亲下车,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车厢会丢失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叮嘱,真是关怀备至,可敬可亲。

9、朗读朗读第三次和第四次描写背影的语句,体会浓浓的父爱。

10、比较一下这四次描写背影,作者哪一次写的详细,哪些粗略?哪些是写看到眼前的背影,哪些不是眼前的背影?

第一次写背影——略写——虚写。

第二次写背影——详写——实写。

第三次写背影——略写——实写。

第四次写背影——略写——虚写。

全文是以“背影”贯穿始终,“背影”是这篇叙事散文的线索。通过回忆背影来表现思念父亲的思想感情。

11、比较四次流泪,体会“我”的思想感情。请你把文中描写流泪以句子找出来并分析原因,完成**填写。

六、总结。这篇散文语言朴实,感情深沉自然。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感情出发点,选取日常生活中平凡小事,以此牵情,文章别具特色。

四次写父亲的背影,四次写儿子的流泪,我们要注意把握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现父子深情的。

七、作业。选取一个感情的切入点,描绘出父亲或母亲与你的亲情,例如:父亲的背影、母亲的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背影 教学目标 1 品味细节,感受亲情。2 体会语言的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3 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经历去体验人物的情感活动,从而培养珍爱亲情的情感,增进与父母的沟通。教学重点 体会语言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 每次读这篇文章,老师都有新的感触,每次讲这篇文章,老师的心就会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第7课背影 教案。学情 现在的学生是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被疼爱,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让他们理解 背影 中父亲对儿子的爱比较有一定的困难。依据 新课程标准 第四学段 学段目标与内容 中关于 阅读教学 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为 1 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初步学会欣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a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对我恋恋不舍。b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是告别,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c 进去吧,里边没人 是对儿子细心的关照。朴实的语言,饱含着对儿子的真挚的爱。3 本段几次写到我流泪?泪的含义是否相同?两次流泪,第一次,看到父亲买橘子攀爬月台很艰难为父爱感动而流泪。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