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检验。
方法二:用检验仪器——验电器。
验电器结构:
检验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练习:头发为什么会飘起来?
5.电荷量及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二)原子的结构元电荷。
.原子结构认识历史(学生自读教材料p99原子结构元电荷).
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我偿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
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原子的电中性。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下电荷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
三)电荷的定向移动。
.多**演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
.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等.
②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等.
.导体导电的实质: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负电荷)的转移.
注意: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能是带负电的电子。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四)典例分析。
例: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是:丁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甲,已知丁带正电荷,则甲.乙,丙各带什么电荷?
分析:丁吸引乙,丁可能带正电荷或不带电,但乙又排斥丙,则乙、丙必带电,可知乙丙均为负;丙吸引甲,则甲带正电荷或不带电。
答:甲带正电荷或不带电、乙带负电荷、丙带负电荷。
五)练习。.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 .
.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时,发现通草球被带电体吸引接触后立即离开.试解释这一现象.
.金属钠的原子核带有23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个电子,总共带了库仑的电荷,金属钠对外是否显电性?为什么?
六)小结。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原子结构、元电荷e=1.6×10-19c。
4、电荷定向移动及导体和绝缘体。
三、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八年级上册《电荷》教案
第一节电荷。教学目标 1 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 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 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 1.6 10 19c。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3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4 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
八年级物理5 1电荷
第5章第1节 电荷 导学案 广武一中 学习目标 1 能从生活体验中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2 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4 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导学过程 一 预习新知 自主学习 1 阅读课本摩擦起...
八年级上册物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
电荷 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第一节电荷,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对本章技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电荷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陌生而神秘的电学,如何使同学们对电荷一见钟情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本节课是第二节电流和电路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