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诗文专项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 一) 文言文阅读训练。
1、阅读《桃花源记》(原文略),完成1——9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c.欣然规往规:规矩。 d.落英缤纷缤纷:繁多的样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何陋之有 b.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宫室、器皿。
c.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 d.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
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人民生活安乐,没有压。
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快乐,人人融洽友好,这就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
“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
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
c.作者既描绘了桃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
有实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
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4、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6、文章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答:7、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答:8、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答:9、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答:2、阅读《陋室铭》(原文略),完成10——16题。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出名 b.无丝竹之乱耳乱:使……扰乱。
c.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 d.惟吾德馨馨:芳香。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 b.斯是陋室问今是何世。
c.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 d.濯清涟而不妖学而不思则罔。
12、翻译下列各句。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请概括文章的主旨(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14、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任务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析。
答:15、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目的是什么?
答:1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3、阅读《爱莲说》(【甲】文,原文略)和下文(【乙】文),完成17——22题。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节选自《夏日赏荷》)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蕃:多 b.余以为妙绝妙绝:美妙到了极点。
c.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d.陶后鲜有闻鲜:鲜艳。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父异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学而时习之 d.便欣然忘食屋舍俨然。
19、翻译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20、【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请任选一种简要分析。
答:21、【乙】文作者笔下的荷花富有动态美和情趣美,其中描绘雨中和雨后荷花的语句分别是和。
22、【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4、阅读《核舟记》1——3段(原文略),完成23——29题。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罔不因势象形因:因为 b.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c.雕栏相望焉焉:语气助词,了 d.神情与苏黄不属不属:不相类似。
24、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任务。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朝的魏学洢。
b.“核舟”为明代人王叔远雕刻,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大苏”是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他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总 ——分——总”。
26、翻译下列各句。
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7、文中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28、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ab
c29、把这三段文字作为一篇说明文来读,请你至少写出两种说明方法,并说说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5、阅读《大道之行也》(原文略),完成30——34题。
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b.女有归归:归依。
c.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d.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
3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货恶其弃于地也于舅家见之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欲穷其林。
32、翻译下列各句。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3、文中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答:34、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6、阅读《三峡》(原文略),完成35——41题。
3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b.不见曦月曦:日光。
c.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d.晴初霜旦旦:早晨。
3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人有百手。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君有疾在腠理。
37、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段描绘了三峡四季美景。
b.第二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描写了三峡春季急流之壮丽。
c.第三段以“素”“绿”“清”“影”等字绘出三峡春景之清丽。
d.第四段以“寒”“肃”“凄”“哀”等绘出了三峡秋景之奇丽。
38、理解填空。
《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的壮丽的风光,文中正面刻画三峡两岸连山之高峻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迅疾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而“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则使人感到。
39、翻译下列句子。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0、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什么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答:41、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4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歇:歇息 b.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c.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下:院里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4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题小练习 诗文默写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共三课时。复习目标 1 复习并背诵诗歌,积累必备的诗歌知识。2 熟练地默写诗歌。3 体会并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陶冶美好的情操。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教师串讲,点明重点,强调易出现问题,学生背诵,穿插提问。第二课时诗歌检测。根据提示进行默写。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诗四首 教案。知识目标 1 朗读背诵前两首诗。2 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对诗的理解能力。德育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的感情。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前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策略方法 朗读法教学 录音机教学设计 课前二分钟演讲。学习 归田园居 学习 使至塞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0 诗四首
30 诗四首。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背诵 默写这四首诗。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3.学会联想和想象,提高理解 欣赏古诗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1.背诵 默写四首诗。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学习流程 1.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 词障碍。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四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3.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