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9部编版 语文诗词专项训练

发布 2023-01-05 03:57:28 阅读 6347

八下诗歌专题训练。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タ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心远”和“悠然”。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タ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太田下山了,南山笼軍在渐断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面。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3.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字体现出诗入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体现出诗人恬淡、自然、闲适的心境。“望”字有意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不经意间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5.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生活的乐趣。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首联中“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描绘了长安城破败不堪、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

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1)“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2)“深”字用得好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 《春望》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太雄伟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国都残破乱草丛生的景象。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通的名句。

c.“白头播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

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高有的律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4.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5.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6.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睛山卷慢,云犹含态石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领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子“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通。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

示例)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人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以更急于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招揽入才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決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折戟而发。诗中“前朝”指的是三国 ,“周郎”指周瑜,“二乔”指大乔和小乔 ,咏怀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你知道这两句诗妙在**吗?

示例)这两句假想赤壁之战的另一种结局,这是极妙的手笔,诗人从反面落笔,表达对历。

史的思考,最后用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失败的结局,生动形象而意味深长。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同意。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象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风格比确实不同。

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

作用?比拟(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阙词人抒情。

3.词中的“谩”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谩”,同“漫”,空,徒然;词人概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春寒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范仲淹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领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

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题目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题。

2.中国古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

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理由。

示例)“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了群山包围之中的。

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

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

要。春游湖上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国绕水平铺①。 松排山面千重翠②,月点波心一颗珠③。

碧毯线头抽早稻④,青罗裙带展新蒲⑤。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⑥。

注】①乱峰:指峰峦众多,高低参差。水平铺:

涨满的湖水平静地铺展在群山里面。②松树排列在群山前面,群山重叠,一片青翠。③月亮映照湖中,如同一颗明珠。

④碧毯:碧绿的稻田如同地毯。线头:

指一棵棵稻子。⑤湖上青绿的香蒲好像展开的条丝织裙带。⑥匀留:

停留。1.此湖所在地是杭州,据此推断湖名。我们也学过了白居易另一首写此湖的诗,诗名是 《钱塘湖春行》 。请默写出这首诗的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诗描绘了什么景象?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情感态度又是怎样的?从**可以看出来?

本诗描绘了西湖春日青翠葱茏、碧丽秀美的景色;诗人由衷赞美并留恋难舍;从尾联的直接。

抒情中看出来的。

3,“月点波心一颗珠”,向来被人认为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就写景而言,你能解读出哪些信息?

天空无云,湖面无风,月亮明丽圆润,湖水澄澈透碧。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领联中“垂”“涌”二字的妙处。

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比喻、设间的修辞手法。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怀才不遇的苦闷,漂泊无依的感伤。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本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

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传达出诗人给友人送别时孤寂与悲苦的心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评析。

借代。“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

花的凋零”。

2,“不消”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

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019部编 教案 21《孟子二章》

21 孟子 二章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 1 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2 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3 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文意,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2 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方法 自主 课时安排 1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019部编 教案 22《愚公移山》

22愚公移山。教学目标 1 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用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2 了解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2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 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019部编 教案 16《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 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3 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4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1 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2 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授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