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11 1功练习

发布 2022-12-14 23:41:28 阅读 3651

1、力学中两个做功的必要因素是和。

2、对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 b 物体通过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c 作用在运动的物体上的力一定做功 d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时重力不做功。

4、用30牛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牛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前进了5米,则推力对物体做功焦,地面的支持力对物体做功。

5、在平直公路上,用100牛的力拉重1500牛的车前进10米,则拉力做功重力做功为。

6、起重机将重2×103牛的货物匀速吊起18米,然后又在水平方向上将货物匀速移动2米,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拉力做功( )

a.4×103焦b.4×104焦。

c.3.6×104焦d.3.2×104焦。

7、用400牛的力将8牛的手榴弹掷出30米,手榴弹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手的推力对手榴弹做功为。

8、用一水平推力f=5牛去推重为100牛的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前进了20米后推力即撤消但物体还是继续前进了10米才停了下来,那么推力做功为( )

a.500焦b.150焦c.100焦d.50焦。

9、举重运动员把重1000n的杠铃在0 .5s内举高2m,在空中停留3s后放下,该运动员举起杠铃做的功是多少?功率是多少?

10、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着800n的物体水平运动5m,求推力所做的功和功率;重力做的功和功率。

3.(2008辽宁省中考题)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登山,登山顶时,小明用了20min,爸爸用了25min,爸的体重是小明的1.5倍,则小明与爸爸的登功率之比为[ ]

a.5:6. b.6:5. c.15:8. d.8:15.

4.(2008济南市中考题)在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进行爬竿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时9s,乙从同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10s.甲、乙两人体重之比是5: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比p甲:p乙是[ ]

a.4:3. b.27:25.c.3:4 d.25:27

5.某人匀速走上楼一次, 又匀速跑步上楼一次, 则 (

a. 走路上楼用的时间多, 因此做功也大

b. 跑步上楼用的时间少, 因此功率较大。

c. 两种情况功和功率都一样大 d. 跑步上楼功和功率都比走上楼大。

6.小孩用20牛顿的水平推力沿水平地面推着重100牛顿的小车, 在2秒钟内使小车前进了3米, 则在这一过程中 (

a. 重力做功300焦耳b. 重力不做功。

c. 小孩做功的功率是180瓦 d. 小孩做功的功率30瓦。

7.重100牛顿的物体在10牛顿的水平拉力作用下, 以0.5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8秒种, 则 (

a. 重力做功为400焦耳 b. 拉力做功为40焦耳。

c. 所受摩擦力是10牛顿 d.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5瓦特。

二、填空题。

1. 甲、乙两台起重机, 分别提起质量相等的货物, 提升货物的速度分别是0.2米/秒和0.1米/秒, 则用甲提升货物的力甲乙提升货物的力; 甲的功率乙的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乙两机器功率之比为 .

2.起重机在半分钟内把15×103牛顿重的物体匀速提升30米, 它的功率是瓦。

3.某人用50牛顿的拉力, 在4秒钟内使重200牛顿的物体沿拉力方向前进了2米, 此人做的功为焦耳, 功率为瓦特。

4.功率相等的两辆汽车, 在水平公路上行驶,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1 :2, 则两辆汽车的牵引力之比为 .

6,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100牛顿的力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推动500牛顿的重物,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50米,这时工人所做的功是___焦耳,功率是瓦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功功率

11.3功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3.能用生活 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4.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5.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6.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题功功率

功功率 同步练习。1.下列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2.一个足球运动员用100 n的力踢一个重为5 n的足球,球离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了40 m,在球滚动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 a.500 jb.200 jc.700 jd.0 j 3.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 1功》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功 教学设计。一 复习,知识准备。1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 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3 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 重力的方向如何?二 引入新课。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 工 和 功 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 工 与 功 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三 新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