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学案

发布 2022-12-14 10:25:28 阅读 9204

班级姓名学号备课人: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初步背诵课文。(重点)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重点)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难点)

4、体会课文简洁、丰富而又有节奏感的语言特点。

一、自主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如鸣佩( )环佁( )然不动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往来翕( )忽清冽 (

斗( )折蛇行悄( )怆( )幽邃( )

犬牙差( )互寂寥( )无人篁( )竹为坻 ( 为屿( )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如鸣佩环,心乐之。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水尤清冽往来翕忽悄怆幽邃( )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

3、整体感知并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

小石潭在哪?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

这个小石谭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作者对这个小石潭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研讨。

1、这篇游记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把找到的景物稍作整理后试着判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3、潭上有什么景物?

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发现小石潭到观鱼时再到游览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是怎样的?

5、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突出了石有怎样的特点?

6、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7、尝试分析文中的“动”景与“静”景的结合?

8、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1、文言实词与虚词归纳。

1) 古今异义。

古古。去小生。

今今。2)一词多义。

为:①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2、重点句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文中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4、词语解释。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组长评价。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

第5课 小石潭记 教案。一 教学目标。1 理解识记下列文言 常见 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寂寥幽邃居隶 实词 以可以为 虚词 理解下列语句中文言词的活用 心乐之斗折蛇行凄神寒骨。2 感受小石潭独特的自然景物美和作者游乐的心情体验,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准确传神。二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准确传神。三 教...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

会宁县中川中学 双向三步三查 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新授课 和谐互助师友合作勇于质疑敢于展示。小石潭记 1 了解作者 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3 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4 学习寓情于...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作者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中。姚永安。教学目标 疏通文意,掌握文中 可 许 翕忽 等字词的意义。通过朗读 批注等方式品味文本语言,批文入情,体会文章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重 难点分析 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