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有设计说明

发布 2022-12-09 17:51:28 阅读 6240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4~6页。

教材简析]这节课教学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体重,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思维方法。教材在例题中提供了农村小学校园的部分场景,呈现了果树、电灯杆、石桌、石凳、以及小朋友上滑梯、跳绳等景物和场面,为进行人及物体的比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材又示范性地提出了比较哪根绳长,哪个人高,哪个水果重等问题,突出了比较方法的**,提供了比较结果的表示形式——画“√”然后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

这样安排,皆在启示教师由扶到房,带领学生组织比较活动,经历比较过程,得出比较结果。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参与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初步建立比教的意识。

2、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教学现象月事实,培养对教学学习的积极感情。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材重点]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经历比较的活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儿童乐园,在那里我们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数一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这节课咱们一起到了一所农村小学的校园去看看。(呈现例题情境图)

瞧,小朋友在校园里玩的多开心,你们看到了什么?先互相说一说,再大声的说给大家听。(学生交流后,师指名发表意见)

师作简单介绍,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校园活动场地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2、师生合作,学习新课。

1、比较哪根跳绳长。(呈现2个小朋友跳绳情境)

谈话: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根跳绳长吗?好像不太容易看出来,那怎么办呢?小朋友,瞧,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大家互相说一说,该怎么比它们的长短呢?(指名发表意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 一年级第一册识字第一课。这篇课文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但要学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还要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学习任务是很重的。如何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呢?反复思量,最后决定让学生在比中学,学中比。这即体现了本课的特点,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第一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 一年级第一册识字 二 第一课。这篇课文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但要学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还要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学习任务是很重的。如何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呢?反复思量,最后决定让学生在比中学,学中比。这即体现了本课的特点,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第...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 一年级第一册识字第一课。这篇课文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但要学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还要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学习任务是很重的。如何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呢?反复思量,最后决定让学生在比中学,学中比。这即体现了本课的特点,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