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材分析

发布 2023-04-12 08:32:28 阅读 7672

比一比。

教学分析: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

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说说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他们都站在滑梯上能很快看出谁高吗?

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

情境图为学生预留了许多比长短、轻重的内容,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清风教育,必属精品。1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

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

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

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4.选择适宜学生的表达方式。

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让学生在方框里画不同的符号,这是用符号表示比的结果。这种表达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比较是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物体之间进行的,结论是相对的。

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出现一些“×比×长”“×比×重”这些完整的语言,有利于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理解比的方法。不过,要在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并且只要求学生听懂。也允许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这样表达,而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另外,“甲比乙长”还可以说成“乙比甲短”,这是一个现象的两个方面。从前者能得出后者,又是一次推理。教学时适当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是有好处的,也是学生能够实现的。

清风教育,必属精品。2

比一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

第二单元 比一比。总2课时。教学内容。比长短 高矮 教科书第4 5页例题,想想做做 第1 5题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 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高矮和轻重。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 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 判...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比一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 比一比。教学内容 国标本第三册 页内容。教学目标 1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 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高矮和轻重。2 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 高矮和轻重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 判断和推理的能力。3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有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 6页。教材简析 这节课教学比较物体的长短 高矮和体重,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数学思维方法。教材在例题中提供了农村小学校园的部分场景,呈现了果树 电灯杆 石桌 石凳 以及小朋友上滑梯 跳绳等景物和场面,为进行人及物体的比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材又示范性地提出了比较哪根绳长,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