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
听课记录评课稿。
小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上星期我到杨溪完小听了《小数的性质》一课,有些想法想与大家交流。
片段描述:1、例1:请学生分别画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师:你有什么发现---生:一样长。
分米、10厘米、100毫米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师:你有什么发现?--生:0.1=0.10=0.100
3、从0.1=0.10=0.
100你有什么想法?--生:0是没有用的---师:
哪儿的0是(在小数的什么地方)没有用?生:小数部分---小数的右面---小数点的后面---在教师的引导下)末尾。
4、出示例2:比较0.5与0.50的大小并说理。生1、加个元---老师引导用计数单位与画线段图证明。
感想: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强调合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这种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令我们有些青年教师也汗颜。当然我听后也感到有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容易产生的问题,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作些讨论:
1、知识教学需要一步到位吗?从片段3我感觉老师试图让学生科学地提示“小数末尾”这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而对学生生成的鲜活但不怎么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没有好好地加以把握与利用,我觉得很可惜。如果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说法,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只有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它的大小才不变这一性质,我认为更能突出本课的重点。
其实我们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让学生一步到位理解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应该允许学生在**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学生动态生成的真实但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认知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只要合理利用一定会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的自主性有多大?老师在片段1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提供了宝贵的感性材料。但我们也感觉到这个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是缺乏理性思考的。
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广大一线教师过于保守,没有“无限相信自己的学生”,生怕学生**不出来。但从片段4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单位“元”)有能力自主解决的。如果给予学生再多一点**的空间,如果小数的意义学生有**的经验(如图示)我也相信学生还能用线段图、方格图甚至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去发现、去证明的。
所以真正的自主**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策略的选择等过程。
3、环节目标我们清楚了吗?教学设计讲究“整体设计、重点突破”,我们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并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看片段1中老师让学生画三条线段,如果只是得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有必要吗?
(这毕竟是已有知识),但如果在得出0.1=0.10=0.
100后,再从这三条线段上根据小数的意义直观验证,我想这种操作才具有最大的价值,学生在例2证明时也不会显得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的课时目标是什么,这个。
目标分哪几个环节去实施,而每个环节的目标又是什么。只有目标清晰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有度。
以上借上述片段与大家**我们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有不当之处还大家指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一 教材 1 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苏教版三年级 下册 第十一单元看法小数中第一教时。p100 1012.教学内容的位置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看法是在先生熟练地掌握了万以内的看法和加减法运算 以及初步看法分数的基础上停止学习的。这是先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本课内容包括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看法小数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对话式教学关系,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发展必然的趋势。那么如何实施互动对话式的数学教学,笔者就 小数的意义 这一内容为切入点进行了尝试。...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课堂教学过程描述。一 展示信息 交流信息。师 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许多关于小数的资料,各组也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推荐了出来。现在,老师想组织大家开一次生活中小数的信息发布会,大家可以先把这些资料读一读,然后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条,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1 一枝铅笔0.35元,一把直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