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2面积单位北师大版

发布 2022-11-28 12:13:28 阅读 6237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面积》主要是初步认识面积,是在学生认识线的基础上,扩大到对于面的感知和认识。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给学生充分的知觉和体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对比感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操作中总结计算面积的方法,进而找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为后面认识更多的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触摸和比较来感知面积,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体会面积的统一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5、在比较面积大小、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等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要点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中第一个教学内容《认识面积》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物体的面,看一看数学课本的封面,认识面积的含义;经历用测量、剪拼等多种方法理解面积含义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对学生实施有效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步认识了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长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尝试采用“自主**”的教学模式,运用“摆一摆”、“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让学生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知识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在《面积单位的换算》这节课中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悟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了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单元教学流程图:

五、以《面积单位》为教学案例:

循着生活学数学。

—“面积单位”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实际的大小。

3、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培养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知道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大小。

难点:在认识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教具:多**课件,一张点阵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具一个、正方体一个、一张1平方米的报纸拼图。

学具:一张点阵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具一个、正方体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计情境引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淘气和笑笑是两个爱学习的好朋友,但他们今天早上却因为学习上的事发生了争执,现在找我们来了,想请我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那我们先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课件展示)原来,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用自制方格纸,测量数学课本的封面的面积大小。

结果淘气测出的结果是6个格子,而笑笑的却是24个格子,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错。

为什么同样的数学课本,测量出的答案却不一样,问题出在哪儿呢?(同学们自由表达,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生:格子不一样大。

师追问: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需要统一单位。

师:你们真聪明,数学家的想法也和你们一样,想到了统一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单位——出示目标,指名读,其他同学听本节课重点是做什么,师板书课题。

二)解读目标,明确本节课重难点。

三)**新课。

1、 认识1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师:亲爱的同学们能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吗?

生:能。(画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师:同学们画的这个正方形面积有多大?

生:1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cm2(板书:1平方厘米,1cm2)

师:对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请大家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生找出举起。

师:用它和刚才画的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比一比,看它们大小是否一样。

生:一样。师:它们两个都是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现在,你能从生活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吗?

学生汇报:开关纽扣、大拇指的指甲盖、教室开关的按钮(出示课件)

图钉、手机上数字按钮、耳机、魔方每一块、薄荷糖)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己去获得新知识。】

师:看来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物体还真不少,你能用这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这个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孩子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动手画、量1平方厘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对1平方厘米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认识1平方分米,建立1平方分米的表象。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的面积能量出来吗?

设疑生1:不能。 师:为什么?生:太小了。

设疑生2:能。 师:可以,但是太麻烦,因为它太小了。

师:我们能不能找一个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去量?

生:能。师:用什么面积单位去量?

生:用1平方分米去量。

师:那么你能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吗?

生:能(高高举起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先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生:1分米。

师:面积就为多少?

生:1平方分米。

师:太聪明了,也就是说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1dm2谁上黑板给我们写在这?(板书:1平方分米,1dm2)

师:请同学们用你明亮的眼睛找出生活中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物体。

生举例:同学们的手掌、***的封面、电表的玻璃盖……

开关表面、笔记本的一半、粉笔盒的一个表面、)

师:现在前后四人合作用面积是1dm 的正方形量出课桌桌面的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分米吗?

生动手量,并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1平方分米的面积物体,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1平方分米的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认识1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的表象。

师:如果我想测量更大的面积,比如说黑板的面积,能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量吗?

生:不能。师:应该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生:用1平方米。

师:1平方米有多大?

生: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m2

师:请你来帮老师写一写(生板书:1平方米,1m2)。

师: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你还能从身边找出面积是1平方米的物体吗?(教室里的小窗户,55寸液晶电视面、)

师:对,生活中也有许多1平方米的物体如:黑板的一半、我家书桌桌面的面积,今天老师还用报纸拼了一个1米2的正方形,师:

现在同桌合作,根据老师制作的1平方米的报纸,估一估,黑板的表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

生作答。师:请大家来站一站、数一数这个1米2的报纸上能站立多少个三年级的小朋友?(一小组)

生:12名。

师:非常好!现在大家又认识了一个面积单位,你能给这几个面积单位排排序吗?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只要你认真去发现、去学习,就会有收获。请看练习题。

四)巩固练习,知识应用。

1、填空。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小强的身高128( )

2)地面的面积约50( )

3)电影院的面积约300( )

4)相片的面积约80( )

5)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6( )

6)练习本的面积约是2( )

7)单人床的面积约是2( )

3、课后练一练第1题。

4、拓展延伸: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画一个四平方厘米的图形。(画一画)

5、修改小明的日记。

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从菜市场买了很多菜回来。其中有一条3厘米长的鱼和一只30平方厘米高的鸡我特别喜欢。

不一会儿,饭菜做好后爸爸也回来了。我就忙着把这些菜都端到了1平方分米高的桌子上。开始吃饭了,我拿起20米长的筷子夹起鱼头,放到大约1平方米大的碗里,吃饱了我开始做作业,做完作业,我来到了我那10平方分米大的卧室,躺到2平方厘米长的床上准备睡觉。

我的生日过得真愉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学具动手测量,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希望同学们下课之后能够继续徜徉在数学的海洋,去领阅咱们数学的无限魅力。下课!

六)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边长1厘米1平方厘米(1cm2)

边长1分米正方形面积 1平方分米(1dm2)

边长1米1平方米(1m2)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单元的内容是面积,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换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面积有了初步的体验,而且学习了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但对面积并没有转化到基础知识的层面上,对“面积”的含义理解不深入。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通过先看一看——看**的大小,摸一摸——摸自己的手掌、数学书的封面、课桌的大小,比一比——比老师和同学手的大小、讲桌与课桌的大小、黑板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形成具体的面积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一旦对面积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出示大小不同的格子,让学生比较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从而引出统一单位的重要性。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汇报交流,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观察和可操作的机会”。所以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物体,在实践中对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有了对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对学生认识1平方米这一更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就容易多了,同样的方法学习起来也更加快,颇好理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第61 64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的意义。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 操作 归纳等比较面积大小的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型 新授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70 p74。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2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 1平方...

三年级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 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2 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具 一张黄色长方形纸 186 红色长方形纸 129 蓝色长方形纸 126 一个小正方形纸片 11 一个正方形纸片 1010 一张正方形纸 100100 小正方形纸片 44 小长方形纸片 43 若干。学具 每组一张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