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调研情况

发布 2022-11-24 22:09:28 阅读 7857

一、从学生的学情看教材。

主要优点:新教材使用的效果最终反映在学生的变化上。合作意识、想象能力、提取与整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操作、探索、表达、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化、自我反思能力获得强化;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知识面扩大,思考问题的角度多了;学习不死板了,胆子更大了,善于与生活联系了。

主要不足:使用新教材只让一部分学生得到发展,而产生了更多的后进生,这与义务教育相违背;过程是重视了,但对结果掌握不理想了,基础不扎实,计算能力明显削弱;学生静下心学习的机会减少了,会说不会做,自我中心理解更加突出;由于内容过多过深,削弱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眼里,教材较为生动有趣。很多情景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模型,容易引起学生已有的认知。但由于教材呈现的信息较多,体现过程性学习较多,忽略或减少数学概念、计算法则、数量关系、数学公式等数学模型的描述。

教师一闪而过的描述,或有或无的归纳、或有或无的板书,在孩子们眼里,远没有书本上的文字来得更有记忆价值。因此大部分学生数学概念模糊,数量关系模糊、公式意识模糊、后续学习困难,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或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或知识断层失去学习热情。

二、从教师的使用看教材。

从教师实践视角看,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过高、内容过泛、目标偏向。表现为:数学课不仅要教学生学数学,更要教学生做人;降低了数学要求,而加大了渗透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的要求;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弱化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过分强调了生活化而淡化了数学味;提升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与教育价值,而削弱了数学应有的学科价值;扩大了“教学空间”,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不够详细明确。

对于教材,过分的跳跃性会打乱知识体系的严密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情景设计应适可而止,不可让数学知识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数学的特点是简洁、明确、规律性,过分的拖泥带水会大大削弱学科优势;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精神能使人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放任的“多样化”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责任感,而只会让学生学会浮躁而华而不实。小学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而不是教给数学应用的能力;小学数学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理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在小学,很难真正全方位实施,要讲求实际效果而不必追求形式。

三、举例。例如:“24时计时法”教材有必要配上,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比对表。这样有利于学生遇到困难时便于查找,有例可查。

四、教师的困惑与建议。

人教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有众多的赏识之处,但也有教师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一线教师不适应教材的观点和建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看起来好象在纵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了这一册,到下一册时又忘得差不多了。

2.有的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不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

1)比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四边形》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一些计算涉及到“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中“进位笔算”方面的计算技能,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应该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后,而人教版实验教材却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前。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安排,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大多数都想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周长的计算,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笔算乘法,在长、正方形边长数据大于9时,学生想用简便方法计算就会遇到困难。还有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也要涉及到“多位数乘一位数”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建议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调整到第三单元《四边形》之前。

2)上册在第一单元《测量》“千米的认识”与“吨的认识”与相应单位间的转化要涉及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两个知识。可以把第二单元,并适当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部分教学,再安排教学第一单元。

3)下册《年月日》这一单元,判断平年闰年要用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整百年是400的倍数,学生不懂怎么计算,难以理解,可否将这一单元推后教学。

3.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教材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比如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如下册第53页“连一连”安排15时3分放学,和本地区的放学时间不同,好多学生不理解。

建议:作为全国儿童的使用版本,应当更多的考虑农村儿童的生活经验,搜集农村儿童喜欢的活动、熟悉的场景纳入教材情景图,可以分为城市版和农村版、或北方版和南方版,为不同地域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不同地域的教师更好的把握和使用教材做一次大胆改革。也可以在主题图内容方面考虑,提供两者兼顾或更多的资源,教材充实些,教师使用时更有自主选择性。

4.教材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5.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6.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些零散,重难点不明显。练习中涉及的新知识点多,只是点到为止,相应的练习却很少、几乎再没有,学生知识无法得到巩固;教学用书对于某些题目只做简要说明或只给出答案,教师不知其来龙去脉,疑惑很多。

建议:练习中的一些新知识点应当在教学部分有所体现,便于教师把握教学知识的“度”;教学用书是指导性书籍,应当详细讲解,让教师少耗费些琢磨编者意图的时间。

7.教材估算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合理都对,教师难以把握学生使用估算策略的正确性。

建议:估算的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相应的策略,在教学用书上应当加上估算策略内容的讲解说明,供教师阅读参考。

8.针对新课导入时,上册第五单元运用“新年联欢倒计时”这个情境有点不妥,因为这时候在10月下旬,还不如采用天天晚上**电视台《新闻联播》前的倒计时情境,或者“神六”(或“神五”)发射倒计时的场景,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渗透思想教育。

五、几点思考:

1.上册教材第15页主题图**中的相关概念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不易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此**?

2.为什么教材中要编入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内容?

3.“时间的计算”中要求换算,但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怎么处理?

4.上册教材第69页例1第(1)小题在具体情境中把2×10看成2个10进行计算是否会造成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错误?

5.上册教材第83页例5“0的乘法”与前后内容的教学难度不太一致,感觉深一脚浅一脚,是否可以放到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单元?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是否必须按教材所提供的思路进行?

6.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例题、习题的编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吃力。如,例3和例2跨度太大,学生较难适应怎么办?

7.下册第六单元“面积”题中,出现平方千米、公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能够后移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调研情

3 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看起来好象在纵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了这一册,到下一册时又忘得差不多了。4 有的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不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5 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教材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比如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 知识结构图。二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定从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一 教学重点 1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千米 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 10厘米,1千米 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 万以内数加减进位算 退位算。3 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光彩回民小学马晓婷。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分析的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我将从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等几大方面来解读本册教材。说的不到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说目标。一 学段目标 1 3年级 知识技能。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